在全市十五五规划编制专题会议上的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关于**市“十五五”规划基本
思路、面向2035现代化发展战略规划和2049远景展望规划思路
的汇报,并研究部署相关工作。这既是对过去五年奋斗历程的
一次深度回顾与检视,更是面向未来、擘画蓝图、凝聚共识、
开启新征程的关键一步。刚才,相关部门作了全面深入的汇
报,各位参会同志都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我都赞同。下面,结
合大家的发言和我平时调研思考,讲几点意见。
一、立足新起点,全面客观审视“十四五”奋斗历程,汲取
宝贵经验与深刻启示
“十四五”时期,是**发展史上极不平凡、具有里程碑意义
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决
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锚定
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目标,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促
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克服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风险挑
战,办成了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大事要事,推动**现代化建设
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经济总量连续跨越重要关
口,在全省的位次持续提升,发展动能加速转换。动力电池、
晶硅光伏等新兴产业从无到有、强势崛起,“一蓝一绿”产业
格局加速构建,成为引领全省乃至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增
长极。白酒、装备制造、轻纺等传统优势产业在转型升级中焕
发新活力。五粮液持续做强做优做大,龙头带动作用更加凸
显。
(二)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
纽地位更加巩固,成自宜高铁、渝昆高铁(**段)等重大交通
项目加速推进或建成投运,“铁公水空”立体交通体系不断完
善。三江新区作为全省首个省级新区,承载能力、创新活力、
发展潜力持续释放,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大学城
科创城建设成效显著,科技创新策源能力稳步提升,科教人才
支撑更加有力。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中心城区集聚辐射功能日
益增强。
(三)改革开放迈出坚实步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持
续深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深度融
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重庆、成都等地的合作走深走
实。开放通道持续拓展,开放平台能级提升,外贸外资稳中提
质。成功举办中国国际名酒博览会等重大展会活动,**的知名
度、美誉度持续提升。
(四)民生福祉得到持续改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
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就业形势总体
稳定。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供给持续优化,社
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长江上游生态
屏障更加牢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
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短
板、不足和挑战,这是编制好“十五五”规划的重要前提和现
实依据:一是“三农”依然是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农业基础还
不稳固,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价值链提升仍有较大空
间;乡村建设行动需持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有待完
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务依然艰
巨;县域经济整体实力偏弱,“市强县弱”格局尚未根本改
变。二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任重道远。城镇化质量有待提
高,中心城区首位度需进一步提升,县城和中心镇承载能力、
服务功能有待加强;城乡要素流动不够顺畅,基础设施和公共
服务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问题需着力破
解。三是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需持续加力。新兴产业集群仍需
壮大,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有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与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匹配度需进一步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
转型、绿色化改造步伐需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对
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需强化。四是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仍有提
升空间。居民持续增收面临压力,尤其是农村居民增收渠道需
拓宽;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需要仍有差距;“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需加强;城市精细
化管理、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五是风险防范化
解能力需持续增强。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安全生产、防灾
减灾救灾等领域仍存在风险点;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
尚不稳固。全面梳理、客观评估“十四五”规划实施成效,深
刻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至关重要。要学习借鉴省级评估的科
学方法,不仅要看指标完成情况,更要看发展的质量、效益和
后劲;不仅要看显绩,也要看潜绩;不仅要看纵向进步,也要
看横向对比。要把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思路举措固化下来,把暴
露出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找准找实,把宝贵的经验教训提炼
升华,使之成为我们编制“十五五”规划、推动未来发展的智
慧源泉和行动遵循。
二、把握关键期,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科学擘画“十五
五”发展蓝图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
起步的关键时期,也是**乘势而上、跨越提升,加快建设现代
化区域中心城市的攻坚突破期。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
作,意义极其重大,影响极其深远。全市各级各部门务必提高
政治站位,强化历史担当,以对**长远发展和全市人民高度负
责的精神,高质量完成这项打基础、利长远、定乾坤的重大任
务。
(一)锚定宏伟目标,明晰战略方向。编制规划,首要的是
明确我们“往哪里去”。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牢牢把握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核心目标就
是:到2035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成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现代化区域中
心城市。要深刻领会省委赋予**的新定位新要求,将其作为规
划编制的根本指引和行动坐标。规划内容必须充分体现这一宏
伟目标,并将其分解细化到各个阶段、各个领域的具体任务
中。2049远景展望则要描绘更宏伟的图景,展现**在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进程中的独特魅力和重要地位。
(二)坚守价值立场,践行根本宗旨。规划为谁而编?发展
的目的何在?答案只有一个:为了人民。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扎
实推进共同富裕作为规划编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聚焦:持
续改善民生福祉:在规划中具体回应人民群众在收入、就业、
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文化等方面的迫切需求,设
定切实可行的民生改善指标,谋划一批能显著提升群众获得
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大民生工程和实事项目。要特别关注
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高城
市吸引力带动力影响力:围绕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目
标,规划要着力提升**的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包括:增强
产业集聚辐射能力、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交通枢纽联通能力、
文化软实力、生态环境吸引力、开放合作水平等,使**成为人
才近悦远来、要素高效集聚、发展活力迸发的魅力之城、机遇
之城。
(三)立足市情实际,精准把脉开方。规划的生命力在于符
合实际、切实可行。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刻分析我
们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SWOT分析)。发挥优势:要立
足**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长江首城、川渝滇黔结合部)、坚
实的产业基础(动力电池、晶硅光伏、优质白酒、智能终
端)、丰富的科教资源(大学城科创城)、良好的生态本
底(三江交汇)、厚重的文化底蕴(酒都、竹都、哪吒文
化)等,在规划中将这些优势最大化,转化为发展胜势。补齐
短板:要直面并着力解决前面指出的“三农”发展、城乡融
合、市强县弱、城镇化质量提升、居民增收等关键瓶颈问题。
规划中要有针对性地提出破解之策,拿出实招硬招。例如,如
何通过发展县域特色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如何深化户籍制度
改革、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实质性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城
镇化质量?如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些
问题必须在规划中给出清晰的答案和路径。抢抓机遇:要深刻
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时代潮流,国家推
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机遇,以及省委省政府对**发展的强力
支持。规划要体现前瞻性,主动对接国省战略,找准**融入和
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发力点,在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
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布局上抢占先机。
(四)聚焦重点任务,强化系统思维。“十五五”规划不是
面面俱到的流水账,而是要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
节,进行系统性谋划。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核心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