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纪委书记在全区严禁违规吃喝专题研讨会上
的发言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专题研讨会,核心任务就是深入贯彻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市纪委监
委的部署要求,以钉钉子精神持续纠治四风,坚决遏制违规吃喝
问题反弹回潮。作为基层纪检监察机关,我们必须以更高的政治
站位、更严的标准要求、更实的举措办法,推动全区党风政风持
续向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把握违规吃喝问题的政治本质,切实增强纠治工作
的责任感紧迫感
违规吃喝问题看似是作风小节,实则是关系党的执政根基的
重大政治问题。当前,我们必须从三个维度深刻认识其危害性,
(一)违规吃喝是权力异化的催化剂,严重污染政治生态。
从反腐败实践看,推杯换盏背后往往暗藏权钱交易。X 镇长在私
人会所接受宴请 xx 次,为开发商违规批地;x 国企一把手在内
部食堂设小灶宴,借机收受供应商贿赂。这些案例揭示出,酒桌
文化已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一顿饭可能演变成一条利益链,一
次宴请或许埋下一颗围猎的种子。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饭局腐
败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会形成办事先请吃的潜规则,最终导致政
治生态系统性恶化。纪委通报显示,查处的省管干部中,xx%存
在违规吃喝问题,其中 xx%通过饭局进行利益输送。这警示我们
必须以政治眼光审视饭桌上的小问题,坚决斩断由风及腐的演化
链条。
(二)违规吃喝是四风问题的变形记,折射出作风建设的长
期性。违规吃喝问题犹如一面照妖镜,折射出作风建设的长期性
与艰巨性。这种舌尖上的腐败表面上只是觥筹交错的小事,实则
是权力寻租的温床,是“四风”问题最顽固的变种。从豪华会所
到内部食堂,从名贵酒水到农家土菜,违规吃喝不断变换马甲,
其本质仍是特权思想在作祟。某些干部将饭局视为感情投资,把
酒桌当成权力交易所,在推杯换盏间完成利益输送。这种异化的
社交文化不仅吞噬着公共资源,更腐蚀着政治生态。历史经验表
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稍有松懈便会死灰复燃。必须保持永
远吹冲锋号的定力,既要紧盯隐形变异新动向,也要深挖思想根
源,破除酒桌文化的陋习,让清正廉洁的新风吹散饭局里的政治
雾霾。
(三)违规吃喝是党群关系的隔离墙,直接侵害群众获得感。
基层群众对微腐败感受最真切,x 乡干部在贫困户家中检查工作
时要求杀鸡备酒,被村民拍下视频举报;x 学校领导接受宴请后
违规接收插班生,导致学区家长集体上访。数据显示,基层违规
吃喝举报中,xx%涉及侵害群众利益行为,其中吃拿卡要类占
xx%。这些行为看似涉及金额不大,但就像蚁穴溃堤,会一点点
蚕食党的公信力。X 市民意调查显示,xx%的受访者认为干部吃
喝风直接影响对政府的评价。整治违规吃喝不仅是作风问题,更
是民心工程,必须用小题大做的魄力守护群众切身利益。当前,
纠治违规吃喝已进入深水区,既要严查顶风违纪形成震慑,更要
健全三不腐机制建设。建议推行智慧监督系统,对公务消费实施
全流程电子留痕;完善反“四风”群众监督平台,让随手拍成为
监督利器;建立“一案双查”制度,既处理吃喝者又追究批准人
责任。只有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才能彻底铲除这块滋生腐败的
土壤。
二、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监督网络,推动形成不敢不能不想的
长效机制
(一)在制度建设层面,需重点构建系统化、规范化的长效
机制。首要任务是建立科学完备的公务接待正面清单制度,对接
待规格、陪同人员数量、费用报销凭证等关键要素作出刚性规定,
全面推行“事前审批、事中记录、事后核验”的全流程管理模式。
同步完善财务监管体系,强制实施公务卡电子化结算,依托智能
监测平台对“三公”经费实施动态化、可视化监管,通过算法模
型自动识别异常消费行为,实现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型升级。同时
要构建政企协同的行业治理机制,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建立餐饮服
务商分级管理制度,将承接公务接待的企业纳入信用监管体系,
实行红黑榜动态管理,对违规商家实施联合惩戒,形成制度约束
+信用监管的双重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