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暨第二轮
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
与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
长30年试点与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三
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总结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
试点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进展情况,分析当前面临
的形势与问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确保各项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参
加今天的会议有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管
负责同志,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纪委监委等相关市
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或乡(镇)长、街道办事
处主任。刚才,市农业农村局、*县、*区分别就高标准农田建设、第二轮土地承包
延包试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
很好,既总结了成绩,也分析了问题,还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我都同意,大
家一定要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的重大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高标准农田建设、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以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
衔接工作,都是关系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事关粮食安全、农民
权益、乡村振兴大局,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
性。
(一)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粮食安全
是“国之大者”,而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
调,“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高标准农田作为“藏
粮于地”的核心载体,其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粮食产能的稳定提升。去年,我市在全
省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考核中得分全省第一,其中高标准农田单项考核获得满
分,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更充分证明了高标准农田建
设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
田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这些高标准农田平均亩产比普通农田高出公斤以
上,年增粮食产量超过万吨,为我市粮食总产量连续年稳定在亿公斤以上提供了坚
实支撑。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保
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我市作为全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肩负着保障
区域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能够稳定农民预
期,鼓励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同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能够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
力,为粮食安全提供更广阔的保障空间。各级各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到,抓好这些工
作不仅是经济任务,更是政治责任,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扎实推进
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二)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乡村振兴,产
业兴旺是重点,人才振兴是基础,文化振兴是灵魂,生态振兴是支撑,组织振兴是
保障。而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制度改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工作,正是推
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规模
化、集约化、机械化水平,为发展现代农业、壮大乡村产业奠定坚实基础。例
如,县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了万亩集中连片的优质稻生产基地,吸引了*家农
业龙头企业入驻,发展订单农业万亩,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增收*元。第二轮土地承包
到期后再延长30年,能够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为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目前,我市土地流转面积已达万
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起专业合作社家、家庭农
场家,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能
够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
能,推动脱贫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是增进农民福祉的现实需要。农民是农业农
村发展的主体,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最终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
生活水平。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通过提高单产、降低生产成本,直接增加农民的种
粮收益。据测算,我市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亩均生产成本降低元,亩均收益增
加元,仅此一项,全市农民年增收就达亿元。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还能
创造大量的务工岗位,吸纳当地农民就近就业,去年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带
动万名农民就业,发放劳务报酬*亿元。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能够保
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让农民吃上“定心丸”,增强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信心。在巩
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通过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等措施,能够持续增加脱贫群
众收入,防止返贫致贫。去年,我市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元,较上年增长%,高
于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个百分点。此外,“雨露计划+”技能培训能够提升农
民的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去年我市共开展“雨露计划+”技能培训期,培训脱贫
家庭子女人,其中人实现稳定就业,平均月薪达到*元。
二、聚焦重点任务,全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落地见效
(一)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筑牢粮食安全根基。一是明确建设目标,加
快工程进度。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要求,我市今年要新建高标准农田万亩,改造提
升万亩,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各级各部门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年底前完
成全部建设任务。要对照建设标准,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达
到“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要求。目前,县已完成
年度建设任务的%,区完成了%,但仍有部分县(市、区)进度滞后,如县仅完
成%,市完成%。这些进度滞后的地区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建设进
度,确保不拖全市后腿。二是加强工程管护,确保长久发挥效益。高标准农田“三分
建、七分管”,建好是基础,管好是关键。要建立健全“县负总责、乡镇主责、村为主
体”的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各地要加大财政投入,多渠
道筹措管护资金,确保管护工作经费有可靠的来源渠道。去年,我市安排高标准农
田管护经费万元,今年要在此基础上增加%,达到*万元。要加强对已建工程的日常
巡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防止工程设施损坏。*县建立了“专业管护公
司+村级管护员”的管护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各地要学习借鉴其经验做法,提高管
护水平。三是开展问题整治,提升建设质量。要组织专业力量下田块、到现场,对
已建工程开展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列出问题清单,明确整治措施,建立整改
台账,逐一销号管理。重点排查工程质量不达标、配套设施不完善、管护不到位等
问题。去年排查中发现,镇有亩高标准农田存在灌溉设施老化问题,街道有亩高标
准农田存在田间道路破损问题,目前这些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今年要加大排查力
度,确保排查覆盖率达到*%,整改完成率达到*%。同时,要建立长效机制,防止类
似问题再次发生。
(二)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一是规范开展试
点工作,积累宝贵经验。我市被列为全省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
市,县、区被列为试点县(区),试点工作从去年开始,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试点地区要严格按照中央和省的政策要求,规范操作流程,扎实做好延包方案制
定、承包合同签订、经营权证书发放等工作。要注重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听取农民
意见,确保试点工作得到农民的理解和支持。截至目前,县已完成个村的延包试点
工作,涉及农户户、耕地亩;区完成个村的试点工作,涉及农户户、耕地亩。要及
时总结试点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为全市全面推开延包工作奠定基
础。二是加强纠纷调解仲裁,维护农村稳定。随着土地价值的提升,农村土地承包
经营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做好纠纷调解仲裁工作至关重要。要加强农村土地承包
经营纠纷调解仲裁队伍建设,充实仲裁员力量,提高仲裁员业务水平。目前,我市
已建立县级仲裁委员会个,乡镇调解委员会个,村级调解员名,但部分地区仲裁队
伍仍存在人员不足、业务不精等问题。要加大培训力度,今年计划开展仲裁员培
训期,培训人员*名,提高纠纷处理能力。同时,要健全纠纷排查预警机制,及时发
现和化解矛盾纠纷,去年全市共调解仲裁土地承包纠纷起,调解成功率达到*%,切
实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和农村社会稳定。三是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