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
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总结前期全市未成年
人防溺水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安排部署下
一阶段重点工作任务,全力保障未成年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参加今天的会议有
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相关领导,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市
教育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文旅局、市水利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团市委、市
妇联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刚才,*县、*区政府以及市教育局、市应急管理局
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好,既总结了经验做法,也指出了问题不足,更提出了下
一步打算,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
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做好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安全是各级党委、政
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市
委、市政府始终把未成年人安全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特别是将防溺水工作作为夏季
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5年将其纳入全市民生实事项目和安全生产考核体系,投
入专项资金累计超过8000万元,用于重点水域防护设施建设、宣传教育普及和应急
救援能力提升。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未成年人溺水事故仍时有发生,给多个家庭带
来了无法弥补的伤痛,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影响。
据统计,近三年来,全国范围内每年因溺水身亡的未成年人超过5.7万人,占未
成年人非正常死亡总数的45%以上,是未成年人生命安全的“头号杀手”;我省近三年
平均每年发生未成年人溺水事故120余起,造成130余名未成年人死亡,其中夏
季6-8月份发生的事故占全年总数的78%;就我市而言,近三年共发生未成年人溺水
事故起,造成名未成年人不幸身亡,其中*县、*区发生的事故起数占全市总数
的65%,*镇、*街道等沿水区域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这些数据背后,是一个个家庭
的破碎,是无数亲人的泪水,我们必须深刻反思、警醒起来,绝不能有丝毫麻痹思
想和侥幸心理。
从现实需求来看,做好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是保障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当
前,我市共有未成年人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超过万人,占未成年人总数
的23%;城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万人,由于家长工作繁忙,监管力度相对薄弱。每年
夏季,随着气温升高,未成年人涉水、游泳行为增多,特别是在暑假期间,学校监
管“空档”出现,家庭监管责任如果跟不上,极易发生溺水事故。仅去年暑假期间,我
市就发生未成年人溺水事故起,占全年事故总数的62%,其中*起事故的受害者均为
农村留守儿童,因爷爷奶奶监管不力、孩子私自到野外池塘游泳导致悲剧发生。这
充分说明,防溺水工作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更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幸福
安宁,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这项工作抓
紧抓实抓出成效。
从职责使命来看,做好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是各级各部门的应尽之责。习近平
总书记多次强调,“培养好少年儿童是一项战略任务,事关长远”“安全是最大的民
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中
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要
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保护,预防和减少溺水等意外事故发
生。省政府也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的实施意见》,从责
任落实、隐患排查、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地方党委、政府,我们
必须坚决扛起这份政治责任,将其作为践行初心使命、增进群众福祉的重要抓
手,切实维护好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
从工作形势来看,做好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我市地处流
域,境内有大小河流条,湖泊个,水库座,池塘、沟渠等小型水域超过处,水域总
面积达平方公里,防溺水监管范围广、难度大。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部分
城区周边的废弃坑塘、采砂形成的积水区域无人管理,成为防溺水工作的“盲区”。去
年,区就发生一起名未成年人在废弃采砂坑游泳溺水身亡的事故,该区域未设置任
何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也无人巡查监管,教训极为深刻。同时,随着新媒体的快
速发展,部分未成年人受网络视频影响,盲目模仿野外游泳、跳水等危险行为,增
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面对这些新形势、新问题,我们必须创新工作方法,强化工
作举措,切实筑牢未成年人防溺水的安全防线。
二、肯定前期成效,正视问题不足,准确把握防溺水工作现状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未成年人
防溺水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
节,需要我们客观分析、精准研判。
(一)前期工作取得的积极进展。一是宣传教育覆盖面不断扩大。市教育局牵
头组织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月”活动,每年春季学期末、秋季学期初,全市各中小
学、幼儿园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应急演练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防溺水“六不
准”教育,覆盖率达到100%。近三年来,累计开展主题班会万场次,应急演练场
次,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万份,回收家长回执万份,回执率达98%。市文旅局利
用景区、图书馆、文化馆等场所,张贴防溺水宣传海报*张,播放宣传视频*小
时;团市委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社区、乡村开展防溺水宣传活动场次,覆盖未成年
人及其家长万人次;市妇联开展“巾帼护童”行动,组织巾帼志愿者入户宣传*户,重
点提醒留守儿童家庭加强监管。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未成年人及其家长的
安全防范意识明显增强,据问卷调查显示,全市未成年人防溺水知识知晓率
从2020年的72%提升至2023年的91%。二是隐患排查整治力度持续加大。市水利局牵
头开展全市水域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对境内所有河流、湖泊、水库等重点水域
进行拉网式排查,建立“一水域一档案”,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近三年来,累计排
查各类水域处,发现安全隐患处,其中设置警示标志不规范的处,缺少防护设施
的处,存在溺水风险的废弃坑塘处。针对排查出的隐患,我们坚持边查边改、立行
立改,投入资金万元,为*处重点水域增设警示标志块、防护栏*米,安装监控设
备*台,对*处废弃坑塘进行填埋或围挡处理。县创新推行“水域长制”,将全县*处重
点水域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由村(社区)干部担任“水域长”,每周至少巡
查2次,去年以来累计发现并制止未成年人野泳行为起,有效预防了事故发生。三
是“四个一”安全措施逐步落实。按照省统一部署,我市全面推行防溺水“四个一”安全
措施,即“一块警示牌、一根救生杆、一个救生圈、一根救生绳”。市应急管理局牵头
负责“四个一”设施的配置和管理,截至目前,全市处重点水域中,已有处完成“四个
一”设施配置,配置率达92%。区在这项工作中走在前列,不仅为所有重点水域配齐
了“四个一”设施,还组织专业人员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关键时刻能用管用,去年夏
天,街道一名未成年人在河边玩耍时不慎落水,附近群众利用岸边的救生圈和救生
绳及时将其救起,避免了悲剧发生。同时,我们积极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全市
共组建专业应急救援队*支,配备救生衣、冲锋舟等救援设备台(套),并在*个重
点水域设立了应急救援点,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够快速响应、有效处置。四是家校社
联动机制初步形成。市教育局牵头建立家校沟通机制,通过家长会、家访、微信群
等方式,督促家长履行监护责任,特别是在节假日和暑假期间,每周向家长发送防
溺水提醒信息,去年暑假累计发送信息万条次。团市委、市妇联联合开展“爱心托管
班”建设,在镇、街道等未成年人较多的区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服务中
心,开设托管班*个,安排专人负责看管,为*名未成年人提供了安全的活动场
所,有效减少了未成年人私自外出游泳的情况。县还创新开展“敲门行动”,组织教
师、村干部、志愿者在节假日期间,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等重点群体进行入
户走访,提醒家长加强监管,去年以来累计走访户家庭,发现并纠正监管漏洞处。
(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
到,当前我市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一是责任落实还不够到位。虽然我们建立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责任
体系,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地区和部门仍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有的
县(市、区)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防溺水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专题研究
少、部署推进少;有的乡镇(街道)存在“等靠要”思想,认为防溺水是教育部门的
事,主动担当作为不够;有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紧密,存在“各自为战”的情
况,比如水利部门在水域排查时发现的隐患,没有及时通报给教育、应急等部
门,导致整改效果打折扣。去年*县发生的一起溺水事故,就是因为乡镇政府没有及
时将河流隐患排查情况告知当地学校,学校未能针对性地加强教育,最终导致学生
在该区域游泳时发生意外。二是隐患排查整治还有死角。尽管我们开展了多次隐患
排查,但部分区域仍存在“漏网之鱼”。特别是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的小型池塘、灌溉沟
渠,由于分布散、数量多,排查难度大,成为隐患整治的“盲区”。去年,*镇一名未
成年人在村头的灌溉渠游泳时溺水身亡,事后调查发现,该沟渠此前未被纳入排查
范围,既没有设置警示标志,也没有防护设施。同时,部分已排查出的隐患整改不
彻底,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问题,比如有的地方虽然设置了警示标志,但位置不
明显、内容不规范,甚至出现标志损坏后长期无人更换的情况;有的地方安装的防
护栏质量不达标,存在锈蚀、松动等问题,起不到真正的防护作用。三是宣传教育
的针对性有待加强。目前,我们的宣传教育多以“大水漫灌”为主,对不同群体的针对
性不强。比如,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我们的宣传方式还比较单一,主要依赖学校和
村干部,未能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乡村大喇叭等贴近农村的载体;针对外来务工人
员子女,由于家长文化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宣传材料内容过于书面化,家长理解起
来有难度。同时,宣传教育的时效性也不够,在节假日、暑假等关键节点,未能形
成宣传高潮,导致部分未成年人和家长思想上松懈。去年暑假期间,*区连续发生两
起溺水事故,都是因为家长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和监管,这从侧面
反映出我们的宣传提醒还没有真正入脑入心。四是“四个一”设施管理存在短板。虽
然“四个一”设施配置率较高,但在管理和使用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地方重配
置、轻管理,设施损坏后无人维修更换,去年检查发现,全市有处水域的“四个一”设
施存在不同程度损坏,其中救生杆缺失的处,救生圈老化的*处;有的地方虽然配备
了设施,但位置设置不合理,比如将救生圈挂在离水边较远的树上,发生紧急情况
时无法及时取用;还有的群众不知道这些设施的用途,甚至出现人为破坏的情
况,*县就曾发生过村民将救生圈取走自用的现象。这些问题导致“四个一”设施在关
键时刻难以发挥作用,未能真正成为“救命设施”。五是应急救援能力有待提升。虽然
我们组建了应急救援队伍,但基层救援力量还比较薄弱,特别是乡镇一级的救援
队,大多由村干部和志愿者组成,缺乏专业培训和实战演练,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不足。去年*镇发生溺水事故后,当地救援队虽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但由于缺乏专
业救援设备和技能,延误了最佳救援时机,最终导致两名未成年人不幸身亡。同
时,应急救援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也不够强,部分预案照搬上级模板,没有结
合本地水域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细化,演练也多以“走过场”为主,没有真正检验预案
的实战效果。
三、聚焦重点任务,强化工作举措,全面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
针对当前我市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下一步,我们要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作风,推动各项
工作落地见效,坚决遏制未成年人溺水事故发生。
(一)压实各方责任,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责任落实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
提和基础,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涉及面广、环节多,必须明确各方责任,形成工作
合力。一是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各县(市、区)政府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将防溺
水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查,分管
负责同志要具体抓、抓具体。要建立健全“县级统筹、乡镇主责、村(社区)落实”的
工作机制,将防溺水工作纳入乡镇(街道)绩效考核和平安建设考核体系,对工作
不力、事故多发的地区,要严肃追责问责。各乡镇(街道)要成立防溺水工作专
班,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明确专人负责日常工作,每周至少召开一次工作
例会,分析研判形势,解决突出问题。*县、*区作为事故高发地区,要采取超常措
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今年溺水事故起数同比下降50%以上。二是压实部门监管责
任。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市教育局要
牵头做好学校防溺水教育,督促学校落实安全教育课程,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
系;市应急管理局要统筹协调应急救援工作,指导各地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和“四个
一”设施管理;市水利局要负责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域的隐患排查和安全管理,督
促产权单位落实防护措施;市公安局要加强对野外游泳行为的劝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