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推进依法行政工
作深化落实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深化落实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
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全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系统分析当
前我市依法行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依法行政重点任
务,着力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及分管
法治工作的负责人,市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主要负责人,市法院、市检察院相关
负责人,部分乡镇(街道)代表等。刚才,*县、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区分
别作了汇报发言,既总结了工作成效,也提出了下一步打算,讲得都很务实、很有
针对性,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
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依法行政重大意义,增强工作责任感紧迫感
依法行政是现代政府治理的基石,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
心环节,更是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
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愈发凸显,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我们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从我市发展大局来看,近年来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
效。2022年至2024年,全市共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部、政府规章*件,规范性文件
合规审查通过率从82%提升至96%,行政复议案件纠错率从18%下降至9%,群众对行政
执法工作满意度从76分提高到85分,这些数据充分表明我市依法行政工作正在稳步
向前推进。在具体实践中,*县推行的“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群众评议”机制,有效减
少了执法争议,2024年该县执法投诉量同比下降42%;市税务局实施的“说理式执
法”模式,让纳税人满意度提升了30个百分点,这些成功经验值得在全市范围内推
广。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与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相
比,与先进地区的发展水平相比,我市依法行政工作仍存在不
少短板和薄弱环节。一是行政立法针对性有待加强。部分领域立法滞后于改
革发展需求,如数字经济、生态环保等新兴领域的制度供给不足,2024年全市人大
代表、政协委员关于立法滞后的提案建议达件,占法治类提案总数的45%。二是行政
决策规范化程度不高。个别地方和部门在重大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等
程序流于形式,2023年至2024年,因决策程序不规范引发的行政诉讼案件有起,占
行政诉讼总量的23%。三是行政执法效能存在区域差异。区与县的执法投诉率相差
近3倍,部分执法人员存在“重处罚、轻服务”倾向,2024年全市行政执法满意度测评
中,企业对执法公平性的评价仅为78分,低于群众评价5个百分点。四是法治队伍建
设有待强化。全市乡镇(街道)法治专员配备率仅为68%,其中*镇、*街道等偏远地
区配备率不足50%,基层法治力量薄弱问题突出。
当前,我市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
和挑战日益复杂,无论是优化营商环境、保障民生福祉,还是防范化解风险、维护
社会稳定,都迫切需要通过依法行政来规范行政行为、提升治理效能。我们必须从
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依法行政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以更高标
准、更实举措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突破,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营造稳定、公平、
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二、聚焦重点任务突破,全面提升依法行政工作质效
推进依法行政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
焦关键环节和薄弱领域,精准发力、久久为功,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一)着力推进行政立法科学民主,筑牢依法行政制度根基。行政立法是依法
行政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
和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制度保障。一是完善立法工作机制。要建立健
全“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修订《市政府立法
工作规程》,明确立法项目征集、调研起草、审查论证等各环节责任。建立立法项
目“储备库”和“备选库”,实行滚动管理,2025年重点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市
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办法》等*部法规规章的制定修订工作,确保立法项目与市
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对现行有效的部地方
性法规、*件政府规章开展实施效果评估,对不适应发展需要的及时启动修改或废止
程序,2024年已完成对《市城市管理条例》的评估修订,解决了项与当前城市发展
不相适应的条款。二是强化重点领域制度供给。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四五”时
期重点发展产业和民生保障领域,加快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在数字经济领域,制定
《市数据安全管理办法》,明确数据收集、存储、使用等环节的安全责任,保障数
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有序推进;在民生保障领域,出台《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实施
细则》,对教育、医疗、养老等类公共服务的标准作出具体规定,2024年已在*区开
展试点,使公共服务投诉量下降了28%;在生态环保领域,修订《市大气污染防治条
例》,将PM2.5浓度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新要求纳入法规条款,为打赢蓝天保
卫战提供法治支撑。此外,针对乡村振兴、安全生产等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
补充完善制度规范,全年新增规范性文件*件,有效填补了制度空白。三是严格规范
性文件管理。落实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
布),2024年全市共审查备案规范性文件件,其中予以备案件,不予备案件,提出
修改意见*条,确保所有规范性文件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推行规范性文件“动态清
理”机制,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项清理,重点清理与上位法冲突、与改革发展不相适应
的文件,2024年共清理规范性文件件,其中废止件、修改*件,有效维护了法制统
一。同时,建立规范性文件“回头看”制度,对实施满一年的规范性文件开展效果评
估,*县通过评估发现《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中*项条款存在执行漏洞,及时进行
了修订完善,避免了政策执行偏差。
(二)全力推进行政决策严谨规范,提升科学民主决策水平。行政决策是行政
权力运行的起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确保决策经得
起法律、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一是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全面贯彻《重大行
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细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
讨论决定”五大程序的操作规范,明确各类决策事项的范围和标准。建立重大行政决
策目录管理制度,2024年全市共编制重大行政决策目录项,其中经济发展类项、民
生保障类项、城市建设类项,全部按程序公开征求意见,平均征集到社会各界意见
建议条,采纳率达65%。例如,在制定《市城市总体规划(2021—2035年)》过程
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征求意见,组织*场听证会,邀请名专家学者论
证,充分吸纳了市民关于增加公园绿地、优化交通布局等*条合理建议,使规划更贴
合群众需求。二是充分发挥智囊团支撑作用。完善法律顾问和专家咨询制度,全市
各级行政机关共聘请法律顾问名,建立专家库个,入库专家名,涵盖法律、经济、
工程等*个专业领域。重大决策事项必须经法律顾问和专家论证,2024年全市项重大
决策均经过专家论证,其中项决策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了调整完善。市发改委在制定
《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时,邀请名行业专家开展论证,采纳了关于限制高耗
能产业、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条建议,使目录更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此
外,建立专家论证责任追究机制,对论证过程中弄虚作假、出具虚假意见的专
家,纳入诚信黑名单,确保论证意见客观公正。三是强化决策风险防控和责任追
究。建立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
事项,从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等方面进行风险评估,2024年共开展风
险评估次,识别各类风险点个,制定防控措施项。区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决策
前,通过风险评估发现*个小区存在施工扰民、资金短缺等风险,提前制定了错峰施
工、多方筹资等应对方案,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同时,严格落实决策责任追究制
度,对违反决策程序、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
任,2024年共对起决策失误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