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区防汛工作一
线督导检查时的强调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直接奔赴全区防风防汛工作的最前沿,目的十分
明确,就是要在台风登陆前的关键时刻,再次检查、再次部
署、再次压实责任。当前,台风“海马”来势汹汹,风情、雨
情、水情、汛情叠加,防汛形势异常严峻。这既是一场对我们
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的“大考”,更是一场检验我们各级干部
责任担当和初心使命的“硬仗”。刚才,我们一行人从**镇
到**镇,再到**、**、**镇,实地查看了多个低洼易涝区、地
质灾害隐患点和水毁桥梁路段**。情况总体可控,但风险不容
忽视。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
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统
一部署,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采取最坚决、最果
断、最有效的措施,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下
面,我结合刚才的调研情况和当前形势,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认清严峻形势,坚决扛起防汛救灾的泰
山之责
防汛救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大局
稳定,是一项绝对不能有丝毫闪失的政治任务。全区各级各部
门、全体党员干部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的决
策部署上来,深刻认识到当前防汛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
性。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区作为沿海地区,历来是台风、暴
雨等自然灾害的多发区和易发区。从历史数据和近年趋势
看,极端天气事件的强度和频率都在增加。同时,我们的风险
点位也十分明确。例如,全区范围内仍存在多个在册的地质灾
害隐患点,主要分布在**镇等地,多为崩塌和滑坡类型。截
至2024年的数据显示,我们有5处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着
超过600名群众的生命安全和数千万元的财产。同时,像**下游
河网区这样地势低洼的区域,受干流顶托影响,极易形成大面
积的洪泛区,是我们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这些客观存在
的风险,任何的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松劲心态,都可能带来
无法挽回的损失。我们必须坚决克服“经验主义”,不能因为
过去成功应对了多少次台风就掉以轻心;必须坚决克服“畏难
情绪”,不能因为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就打折扣。全区上下要
立即进入战时状态,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以
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实际行动,践行我们的庄严
承诺。
二、聚焦“精准”预警,突出“叫应”机制,牢牢把握防汛
工作的主动权
打赢防汛这场硬仗,关键在于“防”字当头,核心在于预警
和响应的及时有效。信息多跑路,群众才能少遭罪。我们近年
来着力构建的预警“叫应”机制,在这次台风防御中必须发挥
出最大效能。
(一)要确保预警信息传递的“零时差、零死角”。我们
的“叫应”机制,核心原则是“谁发布、谁叫应,谁主管、谁
叫应”,目标是“把预警变为指令、把指令变为行动”。要严
格执行市、区、镇、村四级联动体系。区三防指挥部发出的预
警指令,必须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话、短信、政务APP等多种方
式,直达各镇(街道)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和防汛责任人。各
镇(街道)接到指令后,要立即叫应到村(社区),村(社
区)要叫应到网格员,网格员要逐户逐人叫应到受威胁群众。
(二)要强化“叫应”的刚性约束。“叫应”不是简单的通
知,而是带有强制性的工作指令。对于夜间发布的预警,所有
相关责任人必须随叫随到,立即上岗到位。我们要严格执
行“叫醒”制度,对于通过信息平台发送的预警,如果3分钟内
未确认读取,值班员必须立即通过电话“叫醒”,确保责任人
接收到指令并作出响应。这个过程必须形成完整的闭环管
理,有发送、有接收、有反馈、有处置,确保每一条预警指令
都能落地生根,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防御行动。
(三)要善于运用科技手段赋能预警。传统的人工巡查、喇
叭广播很重要,但我们也要向科技要效率、要精准。我区目前
已经部署了18台机库无人机,实现了全区镇(街道)的全覆
盖,并已接入省级的综合信息平台。这是一支强大的“空中巡
查队”。区三防指挥部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实现全域“指
飞”,对重点河段堤围、地质灾害隐患点、山洪易发区等进行
高频次、大范围、全天候的空中巡查**。通过无人机搭载的高
清和红外摄像头,我们可以实时掌握水情变化、发现堤坝渗
漏、定位山体异动,真正做到“防范在先、处置在早”。下一
步,我们还要探索引入AI水情分析、图像智能识别等技术,让
无人机不仅是“眼睛”,更是会思考、会预警的“大脑”,全
面提升我们监测预警的智慧化水平。
三、聚焦重点部位,前移防御关口,坚决守住隐患排查整治
的安全底线
防汛工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紧盯重点部位和
薄弱环节,下足“绣花”功夫,把风险隐患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