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县深化政会银企合作交流
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县深化“政会银企”合作交流
会议,核心目的就是搭建一个政府、商会、银行、企业四方深
度对话、精准对接、高效合作的平台,共同探讨赋能我县民营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新举措。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
县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各位金融界
的朋友、各位企业家,以及为之辛勤付出的各级统战团体、商
会协会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深化“政会银企”合作的时代背景
与战略意义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
要基础。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反复强调坚
持“两个毫不动摇”。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县正处在产业转型
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们稳增
长的主力军、调结构的主战场、增就业的主渠道、创税收的主
来源。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我县民营经济贡献了全
县70%以上的GDP、80%以上的税收、9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
和95%以上的企业数量。可以说,民营经济兴则*兴,民营企业
强则*强。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
杂多变,我县部分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依然面临着
市场需求不振、运营成本攀升、核心技术“卡脖子”等现实挑
战。其中,“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是制约企业发展
的突出瓶颈。一方面,部分企业因规模小、缺少抵押物、信用
信息不健全,难以获得银行的有效信贷支持;另一方面,银企
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银行的好产品、好政策“藏在深闺人未
识”,企业的真需求、好项目“养在深山人未见”。“政会银
企”四方合作机制,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金钥匙”。它不是
简单的拉郎配、搞活动,而是一种旨在构建良性互动、互利共
赢金融生态的制度性安排。政府发挥引导和增信作用,商会协
会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银行发挥金融“活水”的灌溉作
用,企业发挥经济主体的能动作用。通过这个平台,我们能够
有效打破信息壁垒,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金融
与实体经济的同频共振、共生共荣。因此,深化“政会银
企”合作,既是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的政治要求,也是推动
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我们必须扛起的时代责
任。
二、回顾过去,充分肯定“政会银企”合作机制取得的阶段
性成效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
下,我县“政会银企”合作机制从探索走向成熟,取得了令人
鼓舞的成绩。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持续加大,民营企业的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一)合作平台日益完善,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据不完全统
计,自2023年我县全面启动“政会银企”四方联动机制以
来,已累计举办各类线上线下对接活动超过50场次,促成银企
融资对接超过70亿元,有效缓解了一大批民营企业的燃眉之
急。今天会前我们了解到,又有9家企业与银行达成了初步合作
意向,这充分证明了我们这个平台的生命力和实效性。
(二)产业赋能成效显著,特色金融彰显担当。特别是在支
持我县木业这一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政会银企”合作模
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县农商银行创新推出的“木业升级
贷”,针对不同信用评级的企业实行差异化利率优惠,对A级企
业利率优惠高达200个基点,极大地激励了企业向高端化、智能
化、绿色化迈进。在金融的助力下,我县木业产业的数字化转
型步伐显著加快。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县已有25家木业示范企
业完成了数字化转型,首批完成改造的试点企业,如*森、*山
等,其生产效率平均提升了22%,综合成本下降了约15%,产
品竞争力大幅增强。正是得益于这种深度的产融结合,去年在
外部市场严峻的情况下,我县木业出口额实现了同比28%的逆
势增长,为稳外贸、稳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金融产品不断创新,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各家商业银
行紧贴市场需求,推出了一系列有特色、有温度的信贷产品。
比如,*农商行的“美德信用贷”,将无形的道德资产转化为有
形的信贷资本,为诚信企业提供了最高200万元的授信,利率最
低可至LPR水平。政府与银行合作推出的“创业担保贷”,财政
贴息后最低年利率仅为2.175%,为初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送去
了“及时雨”。这些创新实践,不仅丰富了我县的金融服务供
给,更传递出金融机构与地方经济共成长的坚定决心。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政、会、银、企四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与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的旺盛需求相比,我
们的工作还有提升空间。比如,常态化对接机制还需进一步巩
固,金融产品创新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拓展,企业的信用体系
建设仍需加强。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聚焦未来,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政会银企”合
作迈向新高度
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