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县委办公室党支部“五个进一步到位”问
题查摆台账
一、XX县委办公室党支部问题查摆台账
(一)对照“深化思想认识要进一步到位”查摆问题
1.问题表现:理论学习“蜻蜓点水”,满足于已读、已学,
缺乏“挤”和“钻”的劲头。对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关于新质
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理解不深不透,满足于“听懂了”,但在如
何结合我县产业结构升级、推动XX园区转型发展等具体实践上,
思考不深入,拿不出有见地的意见建议。学习方式机械单一,多
为念文件、听报告,互动式、研讨式学习开展少,导致学习效果
大打折扣,理论武装未能真正入脑入心。
具体案例:在 2025 年第二季度关于“新发展理念”的专题
学习中,支部虽然组织了集中学习和文件传阅,但在随后的讨论
环节,仅有两位班子成员发言,多数党员满足于照本宣科,对如
何将新发展理念应用于我县 XX 生态旅游区的高质量发展缺乏
深度思考和具体建议,学习成效未能有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
能力,存在“为学习而学习”的形式主义倾向。
2.问题表现: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有待加强,对社会上、网
络上的一些错误思潮和负面言论警惕性不高。有时认为只要自己
不信不传就够了,对一些通过自媒体、微信群传播的“政治段子”
或抹黑党和政府形象的言论,缺乏旗帜鲜明进行斗争的勇气和主
动性,未能从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政治高度
来认识和抵制这些问题。
具体案例:2025 年 5 月,针对网上出现的关于我县某项民
生工程资金使用不透明的谣言,支部内部有少数同志认为是“小
道消息,不必较真”,支部层面也未及时组织引导党员干部对此
类舆情进行正面回击和澄清,错失了主动引导舆论、消除群众误
解的最佳时机,反映出在复杂舆论环境下的政治担当和斗争精神
不足。
3.问题表现:学用结合存在“两张皮”现象,理论学习与办
公室“三服务”工作实践结合不紧密。在筹备重大会议、起草重
要文稿、办理重要批示时,习惯于凭经验、套模板,未能自觉运
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来指导分析问题、谋划思路、提出对策。理
论学习的成果没有有效转化为提升文稿质量、决策参谋水平和督
查落实效率的实际成效。
具体案例:在起草《关于加快推进我县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
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文稿时,初稿内容大量停留在对上级文件
的复述和原则性要求的罗列上,对我县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瓶
颈以及实体经济的具体需求分析不透,提出的措施“穿靴戴帽”,
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这表明支部在推动党员干部将理论学习
成果转化为具体政策建议的能力上还有欠缺。
(二)对照“加强党性修养要进一步到位”查摆问题
1.问题表现:党内政治生活存在“庸俗化”倾向,批评与自
我批评辣味不足。在组织生活会上,自我批评多是谈工作问题,
轻描淡写思想问题;相互批评多是提希望、“友情提醒”,缺少
“红脸出汗”的交锋。有的同志抱着“多栽花、少栽刺”的“老
好人”思想,不愿得罪人,导致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
原则性、战斗性有所弱化。
具体案例:在 2024 年度组织生活会上,某位同志在自我剖
析时,仅提到自己“有时加班加点不够,需要提高工作效率”,
而对其存在的“遇到棘手问题绕着走”的担当精神问题避而不谈。
其他同志在对其进行批评时,也多以“希望今后加强学习”“注
意劳逸结合”等笼统意见为主,没有一针见血地指出其问题根源,
使得组织生活会锤炼党性的作用打了折扣。
2.问题表现:理想信念教育的渗透力不强,未能完全内化为
党员干部的精神追求和行动自觉。虽然经常组织学习和教育活动,
但形式较为单一,对党员干部思想深处的困惑和现实中的“活思
想”把握不准。个别党员在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复杂的社会环
境时,偶尔会产生迷茫和懈怠情绪,精神“缺钙”的问题没有从
根本上解决。
具体案例:支部组织的“重温入党誓词”活动,流程规范但
情感触动不足,有的党员同志仅仅是机械地跟读誓词,未能真正
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和工作实际,反思入党初心和党员使命。活动
后的交流发言中,谈理想信念的“大道理”多,谈如何立足岗位
践行初心的“实在话”少,显示出党性教育的深度和实效有待提
升。
3.问题表现: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有所淡化,未能时刻将群
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身处县委“首脑”机关,日常与领导接
触多,与基层群众直接接触少,容易产生“官僚主义”和“机关
作风”。在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协调解决基层反映的难题时,有
时程序化、公事化有余,带着感情、主动靠前服务不足,与群众
的血肉联系有所削弱。
具体案例:对于 XX 镇 XX 村村民多次反映的村道失修、影
响出行的信访件,办公室仅按流程转批给了相关职能部门,并未
主动跟踪催办、实地了解情况。直到县委主要领导下访时发现该
问题依然未解决,才“倒逼”办公室协调力量加紧处理。此事反
映出支部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上,主动性和彻底性
不够。
(三)对照“规范权力运行要进一步到位”查摆问题
1.问题表现:内部议事决策规则执行不够严格,存在程序简
化、随意变通的现象。对于一些看似“常规”或“紧急”的事项,
有时会以碰头会、口头征求意见等形式代替正式的支委会研究,
使得决策过程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不足。对“三重一大”事项的界
定有时模糊,导致个别应由支委会集体研究的事项,实际上由少
数领导拍板决定。
具体案例:在 2025 年初确定办公室年度大额办公设备采购
计划时,由于时间较紧,仅由分管领导与办公室主任商议后便提
交了方案,未严格按照程序召开支委会进行充分讨论和表决,也
未就采购方案的必要性、经济性在支委成员中广泛征求意见,决
策过程不够透明、规范。
2.问题表现:对关键岗位和环节的制约监督不够有力,“暗
箱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