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县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县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的报 告 按照省市安排部署,X 县应急管理局对全县应急管理体系和 能力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近年来,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协作配合,聚焦“三个转变” (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 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扎实开展突 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等工作, 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全面提升。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县级层面。县委、县政府高 度重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深化机构改革,有序推进基层应急管 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健全完善应急指挥机构,调整安全生产 委员会、建立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充分发挥县安全生产委员会 办公室、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的牵头抓总、督促指导、协 调推动作用,定期开展安全形势研判会商,研究防范应对突发事 件的具体措施,解决突出问题,推动乡镇党委政府、行业部门严 格落实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责任。乡镇、村(社区)层 面。全县 15 个乡镇实现“七有”(有应急管理机构、有应急工作 机制、有应急管理制度、有应急救援队伍、有应急预案体系、有 应急物资储备、有应急指挥平台),405 个行政村、10 个社区基 本实现“五有”(有综合应急队伍、有应急避难场所、有应急保 障物资、有叫应叫醒机制、有应急处置方案),打通应急管理“最 后一公里”,逐步建成了组织指挥高效、统筹机制健全、风险防 控精准、应急保障有力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 (二)应急救援能力持续增强。一是整合各类救援力量。按 照“统一指挥、协同作战、资源共享”的思路,依托县消防救援 大队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整合资源力量,持续加强应急救援队 伍建设,更新应急救援台账。目前,乡镇有 15 支应急救援队伍 共 672 人,村社区有 415 支应急突击队共 5672 人,县应急管理 局、住建、水务、交运、自然资源、气象等部门联合组建县级综 合应急救援队 50 人,各行业部门和重点企业根据实际也组建了 应急救援队伍,形成了以镇、村(社区)和企业应急救援力量为 基础、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骨干、社会救援力量为补充的应急救 援体系。二是加强军地应急联动。与县人武部联合印发了《关于 建立基干民兵应急队伍与政府应急管理体系有效衔接机制的通 知》,对基干民兵参与应急救援工作体制机制、运作流程等进行 了明确,避免了基干民兵与专业救援队员交叉的现象。三是积极 动员社会资源。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与相关企业签订《机械设备 应急救援合作协议》,建立应急救援设备管理台账,引导社会救 援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出现突发情况,协议救援设备拉 得出、用得上。四是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结合近年来应急管理工 作实际,修订完善专项应急预案 25 个。乡镇参照县级应急预案 修订完善了本乡镇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 制定了应急行动方案和应急工作手册,明确了应急响应流程和应 急任务分工。五是扎实开展应急演练。根据应急预案,针对重点 行业领域、危险地段、灾害易发区,组织县消防救援大队、部门 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各乡镇、村社区应急救援力量和社会应救援 力量扎实开展应急演练,核验了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锤炼了各类 应急救援力量的协同作战能力。2024 年以来,组织开展防汛演 练 567 场次,地质灾害疏散演练 174 次,地震灾害应急演练 966 场次,突发安全事故应急演练 118 次。2025 年举行的“冀城使 命·2025”X 县抗震救灾综合应急演练,是近年来全县规模最大、 参与人数最多、科目最全面的实战化演练。 (三)综合防御机制不断完善。一是建立健全灾情会商研判 和预警发布机制。制定下发《X 县灾情会商研判制度》,建立 X 县灾情会商研判机制,强化部门沟通协作、会商分析,做好信息 交流,实现资源共享,遇重大灾害性天气,充分利用水务部门的 山洪灾害预警平台、自然资源部门的地质灾害预警平台、气象部 门的气象灾害预警平台,农村大喇叭,乡镇应急管理微信群、手 机短信提示和电视广播、X 融媒等渠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示 相关单位做好灾害防范工作,牢牢掌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主动权。 为打通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在相关部门、各乡镇、村(社 区)安装了应急广播,进一步提升了我县应急预警信息的发布效 率。二是建立健全灾情报告制度。确定乡镇级灾情信息员 30 名, 村社区灾情信息员 400 余名,开展灾情信息员业务培训,确保报 灾及时准确。建立突发事件基层信息报告机制,各乡镇、相关 部门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值班人员 24 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 渠道畅通,遇突发事件或灾情,第一时间上报,并及时启动应急 预案,科学有效开展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