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5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情况专项报告(市委研究室)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5 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情况专项报 告(市委研究室) 2025 年以来,市委研究室始终将意识形态工作置于首要位 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 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 中央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服务中心工作,充分发挥研究职能, 为全市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现将有关工作总结 报告如下。 一、2024年工作成效 (一)深化理论学习,夯实思想基础。将学习党的二十届三 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组织专题学习研讨 45 次,全体 干部撰写心得体会 56 篇。我们深入解读全会精神内涵,结合政 策研究职责任务,明确创新思维引领政策研究与决策服务方向, 确保在思想、政治和行动上与党中央高度一致。多样化的学习渠 道也得以拓展。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各类学习 活动。线上借助学习强国等平台,干部日均学习时长达到 2 小时 以上,学习积分人均增长 1500 分;线下举办"政研讲堂"20 期, 邀请专家学者解读政策,累计培训干部 200 人次,大幅提升理论 素养。学习成果也得到了有效转化,围绕全市重点工作开展调研 课题 15 个,其中 4 个课题成果成功转化为市委决策文件,为解 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二)健全制度机制,压实责任担当。在压实工作责任方面, 首先健全了责任落实机制,明确了领导班子和各科室在意识形态 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制定责任清单,并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年度 绩效考核体系,考核权重达 20%。全年开展专项督查 6 次,以 确保责任落实到位。还优化了舆情监测制度,建立 24 小时舆情 监测值班,配备专业设备,对全市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舆 情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全年共监测到舆情信息条,及时处置负面 舆情 120 条,确保社会稳定。信息发布流程也得到进一步规范, 制定了信息发布审核制度,明确"三审三校"流程,全年共发布信 息 300 条,确保信息发布准确无误。 (三)聚焦网络阵地,提升平台影响力。加强网络平台建设, 对市委政研室官方网站进行全面升级,优化版面设计和栏目设置, 年访问量达到 350 万人次,同比增长 20%。同步强化微信的运 营管理,共推出政策解读和调研成果 60 期,粉丝数量增加 5000 人,影响力显着提升。强化网络舆情引导,组建了一支由 30 人 组成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全年开展网络评论培训 10 次。在关键 节点和重大舆情事件中,及时发布引导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撰 写评论文章 80 篇,共发布跟帖评论 400 条,有效引导网络舆情 方向。开展网络安全整治,通过定期自查和安全检测,全年进行 网络安全检查 12 次,修复系统漏洞 15 个,并安装 5 套安全防护 软件,保障网络信息安全。 (四)紧扣重要节点,精准分析研判。工作机制方面,在春 节、全国"两会"、国庆等重要时点前,成立意识形态分析研判工 作小组,制定系统的研判方案。全年进行意识形态分析研判 12 次,形成详细的报告 15 份。调研信息搜集中,组织干部深入基 层、社区、企业开展调研,共走访调研对象 100 个,收集舆情信 息 300 条,为精准研判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通过综合分析,精准施策,梳理出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点和 隐患点 20 个,并制定了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30 条。例如,在国庆 期间,提前制定旅游舆情应急预案,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五)创新工作方式,打造特色亮点。开展"政研先锋"活动, 组织干部深入基层,全年蹲点调研 50 次,撰写调研成果 25 篇, 其中 8 篇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增强智力支持,建立"智库 联盟"机制,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全年开展联合调研和 学术交流 15 次,形成调研成果 20 篇。在市委政研室内打造"政 研文化长廊",展示党的光辉历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 神以及政研工作的成就,成为干部职工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营 造了浓厚的政治文化氛围。 二、存在问题 (一)理论学习深度需加强拓展。在理论学习上还存在系统 性和全面性不足的问题。学习过程中常有碎片化现象,对党的创 新理论缺少系统性和整体性研究。例如,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 会精神时,部分干部仅关注个别章节或条款,未能整体把握其核 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导致理论指导工作时出现片面性。学用结合 亟待加强。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