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主要
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市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总结前
期工作成效,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
思想、凝聚共识、真抓实干,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相关领导,各
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市直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部分
重点企业负责人等。刚才,* 区政府、市工信局、县镇、市农业
农村局作了汇报发言,讲的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落实
好。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充分认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意义
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破
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选择,对我市而言更具有特殊
而重大的意义。从国家发展大局来看,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
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
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内在逻辑。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
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转变不是简单的速度调整,而是发
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的深刻变革。就我市而言,推进高
质量发展既是应对区域竞争、提升综合实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增
进民生福祉、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一是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核心抓手。在当前
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谁能在高质量发展上抢占先机,谁就能在未
来发展中赢得主动。近年来,周边兄弟城市都在加快推进高质量
发展,* 市去年 GDP 增速达到 6.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
超过 40%;* 市通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新增市场主体 1.2 万
户,经济活力持续增强。反观我市,虽然经济总量保持稳步增长,
去年 GDP 达到 1800 亿元,但增速仅为 5.2%,低于全省平均
水平 0.5 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仅为 28%,在全省
排名靠后。如果我们不能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就会在区域竞争
中逐渐落后,甚至被边缘化。
二是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发展的最
终目的是为了人民,高质量发展更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息息
相关。近年来,我市在民生领域投入不断加大,去年民生支出占
财政支出比重达到 80%,新建、改扩建学校 20 所,新增学位
1.5 万个;建成各类养老服务设施 50 个,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
体系初步形成。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市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
面仍存在不少短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为 2.3:1,高
于全省平均水平 0.2 个百分点;* 县部分偏远乡村医疗设施简
陋,群众看病难问题依然存在。只有通过高质量发展,才能创造
更多优质就业岗位,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让人民群众共享发
展成果。
三是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过去,
我市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资源消耗和要素投入,生态环境
承受较大压力。去年,我市单位 GDP 能耗为 0.8 吨标准煤 /
万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0.1 吨标准煤 / 万元;空气质量优良
天数比例为 8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3 个百分点。随着生态文
明建设的深入推进,这种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推进高质
量发展,就是要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
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区通过发
展新能源产业,建成光伏电站 10 个,年发电量达到 2 亿千瓦
时,不仅减少了碳排放,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这就是高质量
发展的生动实践。
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
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
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举措,推动我市
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二、客观分析,准确把握我市高质量发展的现状态势
全面、客观、准确地分析我市高质量发展的现状,是我们制
定科学决策、推动工作落实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市委、市政
府始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了
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一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通过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我市
三次产业结构由 2018 年的 12.3:48.5:39.2 调整为 2023 年的
9.8:45.2:45.0,第三产业占比显著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到 55%。工业内部结构不断改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
长 1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5 个百分点。* 县的装
备制造产业集群产值突破 200 亿元,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新增
长点。
二是创新驱动能力逐步增强。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 GDP 比
重由 2018 年的 1.2% 提高到 2023 年的 1.8%,高新技术企业
数量从 80 家增加到 210 家,建成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 35 个。* 企业研发的新型材料技术达到国际先进
水平,获得国家专利 50 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创
新平台建设取得进展,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全省开发区综合
评价中排名较去年上升 5 位。
三是城乡面貌不断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建、
改造城市道路 50 公里,新增绿化面积 100 万平方米,城市建
成区面积扩大到 120 平方公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完成
农村危房改造 5000 户,建成美丽宜居村庄 100 个。* 镇通过
发展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 200 万人次,带动农民人均增收
3000 元。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城乡居民收入比逐年缩小,
从 2018 年的 2.5:1 降至 2023 年的 2.3:1。
四是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去
年全市单位 GDP 能耗较上年下降 3.5%,化学需氧量、氨氮、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 2%、2.5%、3%、3.5%。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 310 天,较 2018 年增加 30 天;地表
水优良断面比例达到 90%,较 2018 年提高 10 个百分点。*
河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初步显现,成为
群众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二)面临的突出问题与挑战
一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够快。传统产业占比依然较高,钢
铁、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 60% 以上,这
些产业普遍存在技术装备落后、附加值低、能耗较高等问题。新
兴产业规模偏小,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产值仅
占工业总产值的 15%,且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
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产业链条不完善,部分产业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