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全市2025年建筑垃圾治理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市 2025 年建筑垃圾治理工作推进会议上 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建筑垃圾治理工作推进会议,主 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城市建筑垃圾治理工作现场会及全 省建筑垃圾治理暨集中整治工作培训会精神,总结我市近年来建 筑垃圾治理工作的成效与不足,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 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任务,推动我市建筑垃圾治理工作再上新 台阶、取得新突破。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政府分管领导、市住建 局主要负责同志及分管负责同志,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自然 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执法局等 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及 住建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以及部分重点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垃圾 运输企业和资源化利用企业的代表。刚才,市住建局、*区政府、 *县住建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作汇报发言,分别从不同层面、 不同角度介绍在建筑垃圾治理工作中的做法、经验和下一步打算, 讲得都很实在、很具体,有思路有举措有成效,我都同意,希望 大家认真学习借鉴,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我市工作实际, 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建筑垃圾治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推进 治理工作的责任感与紧迫感 建筑垃圾治理工作看似是一项具体的城市管理事务,实则关 系到生态文明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经济社会高质量 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战略性 的工作。我们必须从政治高度、全局角度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决策 部署上来,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一是推进建筑垃圾治理是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绿色低碳 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 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强调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 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筑垃圾作为城市发展过 程中产生的主要废弃物之一,其产生量巨大、成分复杂,如果处 理不当,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会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 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生态环境质量。据统计, 我市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已超过 1000 万吨,且随着我市城 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新区建设、旧城区改造、公路改扩建等重 大项目的推进,建筑垃圾产生量仍以每年 8%~10%的速度递增。 目前,我市建筑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仅为 65%左右,资源化利用 率不足 30%,远低于全国先进城市 70%以上的资源化利用水平。 大量未经处理的建筑垃圾随意堆放在城郊结合部、河道两侧、闲 置地块等区域,形成了众多“垃圾山”,不仅破坏了城市景观, 还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例如,去年环保部门在对区 镇进行巡查时发现,一处非法建筑垃圾堆存点占地面积达到 50 余亩,堆存垃圾超过 10 万立方米,由于长期雨水冲刷,垃圾渗 滤液渗入周边土壤和地下水,导致周边 500 米范围内的土壤重金 属含量超标,地下水水质下降,对周边村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 大影响。因此,加强建筑垃圾治理,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实现 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目标,是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土地资源、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我们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 行动。 二是推进建筑垃圾治理是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改善城 市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城市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城市管理水平 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建筑垃圾治理是城 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成效直接反映了城市管理 的能力和水平。当前,我市在建筑垃圾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些建筑工地出土不规范,未按要求设置围挡和冲洗设施,导致 车辆带泥上路,污染城市道路;部分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无证运输、 超载超速、沿途抛洒滴漏现象屡禁不止,不仅影响交通秩序,还 对道路造成损坏,每年仅因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超载导致的道路维 修费用就超过 2000 万元;一些非法消纳场点屡打不绝,成为城 市管理的“顽疾”,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人居环境。据市城 管执法局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到关于建筑垃圾乱堆乱放、 运输车辆抛洒滴漏等方面的投诉举报达 320 余起,占城市管理类 投诉总量的 18%,市民对此反映强烈。通过加强建筑垃圾治理, 规范从产生、运输、消纳到资源化利用的全流程管理,能够有 效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减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提升城市的整洁 度和美观度,为市民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三是推进建筑垃圾治理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高 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筑垃圾并非“废物”,而是“放错了地 方的资源”。随着技术的进步,建筑垃圾经过分拣、破碎、筛分 等工艺处理后,可以制成再生骨料、再生砖、再生混凝土等多种 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道路基层、市政工程、房屋建设等领域。 据测算,1 吨建筑垃圾经资源化利用后,可生产 0.8 吨再生骨料, 减少天然砂石开采 0.6 吨,节约土地 0.1 平方米,减少碳排放 0.3 吨。如果我市每年产生的 1000 万吨建筑垃圾能够全部实现资源 化利用,可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约 8 亿元,带动相关产业链产值超 过 20 亿元,同时还能减少大量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目前, 我市已有*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年处理能力约 200 万吨, 年产值约 1.5 亿元,提供就业岗位 500 余个。但与我市巨大的建 筑垃圾产生量相比,资源化利用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加 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壮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不仅能够 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还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 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二、全面总结我市建筑垃圾治理工作的成效与不足,准确把 握当前治理工作的形势与任务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建筑垃圾治理工作,将其纳 入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先后出台了《*市建筑 垃圾管理办法》《*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专项规划(2021—2025 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建 筑垃圾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项治理工作。各地各部门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在建筑垃 圾源头管控、运输监管、消纳处置、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 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必须客 观总结、正确看待。 (一)取得的初步成效。一是源头管控力度不断加大。市住 建局加强了对建筑工地的监管,要求所有建筑工地必须设置封闭 式围挡,配备车辆冲洗设施和建筑垃圾临时堆放场地,并建立建 筑垃圾产生、清运台账。推行建筑工地“绿色施工”标准,鼓励 施工企业采用模块化、装配式建筑技术,减少建筑垃圾产生量。 据统计,目前全市建筑面积在 1 万平方米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