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通运输局局长专题学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精神研讨交流发言稿
同志们: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城市高
质量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
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深刻回答了“建设什
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的时代命题,是指导我们做好各项
城市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作为肩负城市交通发展重任的职能部门,
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实质,将
其融会贯通于*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下面,结
合学习思考和工作实际,作交流发言。
一、深学细悟筑根基,准确把握新时代城市工作的核心要义
深刻学习领会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
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
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
全面系统把握会议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
(一)提高站位,深刻领会城市工作重大战略意义。当前,
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提升,从增量建
设转向存量更新、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会议精准把握城市发展规
律,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道路的战略目标。城市
交通作为城市运行的“血脉”和发展的“先行官”,必须深刻认
识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首先是交通的高质量发展。交通的便捷
高效、绿色低碳、安全韧性,直接关系到城市功能完善、品质提
升和宜居水平,是检验城市建设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尺。学
习领会会议精神,首要的就是强化政治意识、全局意识、战略意
识,自觉将城市交通工作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发展大局中
考量。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先
导作用”,“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这要求我们
谋划交通发展必须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
力和人民福祉为核心,切实增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支撑
力。我们要摒弃“为交通而交通”的狭隘观念,深刻理解交通与
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供给的
辩证关系,以交通之“畅”引领城市之“兴”。
(二)把握核心,精准锚定人民城市建设目标导向。会议将
“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作为核心目标。这“六位一体”的目标体系,高度契合以人民为
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城市,交通先行。人民的美好出行需求,
是交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宜居”,要求交通更便捷舒适,
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创新”,要求交通更智能高效,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发展动能转换;“美丽”,要求交通更绿色低碳,
助力生态宜居环境营造;“韧性”,要求交通更安全可靠,有效应
对各类风险挑战;“文明”,要求交通秩序优良、服务暖心,展现
城市文明风貌;“智慧”,要求交通信息畅通、管理精准,提升治
理效能。我们必须将这些目标要求细化、实化、具体化到全市
交通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全链条各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
便,城市管理和服务状况是重要评判标准”。交通出行无疑是老
百姓感受城市服务最直接、最日常的方面之一。因此,必须以人
民满意度为根本标尺,持续优化公交线网、完善慢行系统、缓解
交通拥堵、规范运输市场,让人民群众在城市交通发展中拥有实
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紧扣实际,清醒认识交通发展面临挑战机遇。会议深
入分析了城市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并部署了七项重点任务,其中
多项任务与交通运输紧密相关。对照会议要求和*市实际,我市
交通发展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严峻复杂的挑战。从机
遇看,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新质
生产力加速发展,为我市交通基础设施补短板、强枢纽、促融合、
提能级提供了广阔空间。从挑战看,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治理压力
依然巨大,综合立体交通网的系统衔接尚需优化,交通服务供给
的均衡性、可及性有待提升,智慧交通赋能治理能力还需加强,
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转型任务紧迫,安全保障水平需持续巩固。
特别是会议提出的“城市内涵式发展”、“存量提质增效”、“统筹
发展和安全”等要求,为我们破解难题提供了根本路径。我们必
须坚持问题导向,把会议精神的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思路、
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动工作的举措,勇于改革创新,敢于担当
作为,在服务“优体系、活创新、强宜居、美生态、增韧性、促
文明、提智慧”的城市工作全局中展现交通担当、贡献交通力
量。
二、笃行实干开新局,精准落实城市工作重点任务的交通担
当
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的七项重
点任务,为交通运输工作确立了清晰坐标。我们必须找准结合点、
着力点、突破点,以钉钉子精神推动会议精神落地生根,在服务
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中勇当开路先锋。
(一)规划引领谋新篇,优化协同融合空间布局。一是坚持
全局统筹,绘就综合立体新图景。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的要求,紧紧围绕会议“着力优化现代
化城市体系”部署,强化交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布局规
划、生态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无缝衔接。科学谋划*都市圈交
通一体化、市域铁路网络、多式联运枢纽布局,精准支撑“组团
式、网络化”发展格局。重点推进中心城区与卫星城镇、重要功
能区间的快速通道建设,打通“毛细血管”,畅通“微循环”,有
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共进。二是聚焦职住平衡,
构建便捷通勤新网络。响应会议“坚持人口、产业、城镇、交通
一体规划”要求,将解决通勤问题作为提升宜居水平的重要抓手。
大力优化公共交通线网结构,优先发展大容量公共交通,加密产
业园区、大型居住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周边的公交覆盖
和服务频次。持续完善步行和非机动车道系统,提升换乘便利性,
着力缩短通勤时间,降低通勤成本,构建功能清晰、层次分明、
便捷舒适的“轨道+公交+慢行”通勤体系,支撑城市空间结构优
化和产城深度融合。三是突出区域协同,打造开放联动新支点。
深入贯彻落实会议关于“充分发挥城市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枢
纽作用”的部署,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强化*市在区域综合
交通枢纽中的功能定位。加快推进*区域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
提升国际国内航线、高速铁路、高等级公路网的辐射能级。深化
港口、空港、陆港资源整合与功能联动,大力发展海铁联运、空
铁联运,建设高效畅通的物流大通道,显著提升*市在“双循环”
格局中的要素聚合力和经济辐射力,塑造高水平开放发展的交通
新优势。
(二)枢纽赋能强支点,激发转型升级澎湃活力。一是聚焦
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