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2025年上半年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总结
2025年上半年,*镇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
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主
线,以“强基础、补短板、创品牌”为目标,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半
年来,全镇23个村(社区)党组织、12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紧扣职责使命,在
基层治理、产业发展、民生服务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
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铸魂工程”为抓手,推动思想建设走深走实。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强
不强,关键看理论武装是否扎实。今年以来,镇党委针对部分党员存在的“学习碎片
化”“学用两张皮”问题,创新构建“三维学习矩阵”,推动理论学习从“被动完成任
务”向“主动提升本领”转变。一方面,打造“固定课堂”强根基。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
度,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
例》等内容纳入重点,通过党委会领学、支部研学、党员自学三级联动,上半年累
计召开党委会专题学习6次,组织村(社区)书记“擂台比武”式学习交流2场,覆盖党
组织书记100余人次。特别在“七一”前夕,组织32名新党员到镇党史馆开展“入党第一
课”,通过老党员讲述抗美援朝老兵、“全国劳动模范”李守田等本土红色故事,让理
论学习“冒热气”“接地气”。另一方面,开设“流动课堂”解难题。针对农村党员分散、
流动党员集中的特点,组建由包片领导、驻村第一书记、农技专家组成的“红色宣讲
队”,利用农闲时节、赶集日等节点,深入田间地头、合作社基地开展“微党课”。例
如,在高岗村猕猴桃种植基地,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党员王建国结合“如何通过党
建联建打开农产品销路”,现场讲解“党支部+合作社+电商”模式;在外出务工党员聚
集的东莞流动党员党支部,通过视频连线开展“云端学习”,同步推送家乡产业发展动
态,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学”。此外,创新“实践课堂”促转化。坚
持“学用结合、以学促干”,引导党员在基层一线践行初心。上半年,各党组织围
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梳理民生需求清单42项,其中38项已通过党员领办、
支部攻坚完成。如双河口社区党员牵头组建“银龄互助队”,为独居老人提供“送餐+代
购+陪诊”服务,累计服务1200余人次;曙光村党支部组织党员技术骨干成立“果树修
剪小分队”,帮助果农解决夏季管理难题,惠及果园300余亩。通过实践锻炼,全镇党
员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得到显著提升,真正将学习成果转化为
推动工作的实效。
二、以“强基提质”为重点,推动组织体系织密织牢。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神经末
梢”,其组织力强弱直接关系政策落实成效。今年以来,镇党委坚持“抓两头带中
间”,既培育标杆又整顿后进,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达标、全面进步。在“头雁领
航”上精准发力。针对部分村党组织书记“思路窄、办法少”问题,实施“头雁提质”工
程:一方面,组织15名村书记赴浙江安吉、江苏塘桥等地考察学习“共富工坊”“强村
公司”等经验,回来后召开“经验复制会”,推动曙光村借鉴“飞地抱团”模式,与邻镇共
建光伏发电项目,预计年增收20万元;另一方面,建立“导师帮带”机制,由镇领导班
子成员、退休老书记与3名新任村书记结对,通过“手把手教、面对面带”,帮助解
决“不会干、不敢干”问题。如三合村新任书记张敏在导师指导下,成功化解2起土地
流转纠纷,村民满意度从78%提升至95%。在“队伍建设”上持续用力。严把党员入口
关,上半年新发展党员12名,其中35岁以下占比83%,大专以上学历占比75%,重点
向产业工人、返乡创业青年倾斜,如吸纳猕猴桃种植大户、90后党员刘芳入党,发
挥其带动周边12户农户增收的示范作用。同时,加强党员日常管理,推行“积分制”考
核,将参与志愿服务、带头致富等纳入积分项,与评优评先、惠民政策挂钩,激发
党员队伍活力。例如,宝塔村党员李大哥因积极参与防汛救灾、帮助困难群众,季
度积分排名第一,被评为“党员先锋户”,其家庭农场被列为“党员示范基地”。在“后进
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