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促进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促进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
彻落实国家关于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战略部署,总结我市在产业集群建设方面的
经验做法,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推动我市产业
集群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委、市人
大、市政府、市政协相关领导同志,各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市直有关部门
负责人,以及重点园区和骨干企业代表。刚才,贵溪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了汇报发
言,他们探索的“四链”工作法很有特色、很有成效,为全市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宝贵
经验,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借鉴,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
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坚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产业集群发展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
重要抓手,聚焦重点产业,强化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产业集群发展取得了显
著成效,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持续提升、活力日益增强的良好态势。
在规模总量上,我市产业集群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以铜基新材料产业为例,作
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其集群发展成效尤为突出。贵溪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全省万亿
有色产业主战场之一,2024年园区铜产业营收总量突破3000亿元,产业集聚度
达91.84%,这一数据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园区中都处于领先地位。不仅如此,全市
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还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成为我市产业集群发展
的一张亮丽名片。从企业层面来看,12家企业入选江西民营企业百强,18家企业入
选江西制造业民营企业百强,企业入选数蝉联全省县(市、区)双第一,这充分体
现了我市铜产业集群的强大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创新能力方面,我市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力不断迸发。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科
技创新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加大科技投入,搭建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
体,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贵溪经济技术开发区每年安排2000万元铜产业科技专
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术研发、产品创新,集中破解关键技术瓶颈,这一举措有效激
发了企业的创新热情。截至目前,该园区现有科技型中小企业162家、高新技术企
业96家、瞪羚企业12家、国家支持重点“小巨人”企业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
业12家。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市产业集群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
伐,创新已成为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开放合作领域,我市产业集群的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我们积极融入国内
国际双循环,不断拓宽对外开放通道,优化营商环境,为产业集群发展注入了新的
活力。贵溪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全省第三个内陆港*国际陆港经济区建设,形成了陆
港货运场站、再生资源交易市场、中部地区有色金属交易中心“三位一体”线上线下铜
贸易体系,建设全国铜进口原料集散中心,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综合成本。同时,全
市通过铜供应链金融服务扶持企业80家,累计实现交易额460亿元,为铜企业降低成
本4.7亿元。2024年,贵溪经济技术开发区还被评为全省营商环境第一等次,这充分
彰显了我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产业集群开放性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县(市、区)、市直
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发力的结果,更是广大企业积极作为、勇于创新的结果。实
践证明,我市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是正确的、措施是有力的,我们有基础、有条
件、有能力推动产业集群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我们要坚定信心,乘势而上,不断
开创我市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二、正视问题挑战,清醒认识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产业集群发展还面临着一些
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采
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一是产业集群的产业链条仍不够完善。虽然我市部分产业集
群如铜基新材料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集聚效应,但在产业链的某些环节还
存在短板和弱项。例如,在一些新兴产业领域,我市的产业链条还不够完整,缺乏
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材料的配套企业,导致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从外地采购大
量原材料和零部件,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也降低了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以我市的电子信息产业为例,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但在高端芯片、精密
电子元器件等关键领域还存在“卡脖子”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二
是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尽管我市在产业集群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
绩,但整体创新水平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方面,企业的自主创新
能力不足,多数企业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产品
附加值不高。另一方面,创新平台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
间的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据统计,我市部分产业集群的科
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左右,远低于发达地区50%以上的水平。此外,高端人才短缺
也是制约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一些新兴产业和高科技领域,急需大
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但我市在人才吸引和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三
是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虽然我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
作,但在一些具体环节还存在服务不到位、效率不高等问题。例如,部分行政审批
事项的办理流程还不够简化,企业办事还存在多头跑、反复跑的现象;一些政策措
施的落实还不够到位,存在“中梗阻”“最后一公里”等问题;在要素保障方面,土地、
资金、能源等要素的供给还不能完全满足产业集群发展的需求。此外,产业集群内
部的协同发展机制还不够健全,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缺乏有效的资源共享和
优势互补,导致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难以充分发挥。四是产业集群的对外开放水
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市地处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相对不足,与沿海发
达地区相比,在吸引外资、拓展国际市场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虽然我们已经启
动了*国际陆港经济区建设,但在国际物流通道建设、跨境贸易便利化等方面还需要
进一步加强。同时,我市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还比较弱,多数企业的市场主要集
中在国内,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经验和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集群的国
际化发展。
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
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推动我市产业集群发展不断迈上新台
阶。
三、聚焦重点任务,全力推动产业集群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
挑战。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战略机遇,以提升产业集群
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聚焦重点任务,强化工作举措,推动我市产业集群实现高质
量发展。
(一)着力完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集群的完整性。产业链的完整性是产业集
群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围绕我市的重点产业,深入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工
程,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一是做强优势产业
链。对于我市已经形成一定优势的产业链,如铜基新材料产业链,要进一步加大支
持力度,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要深化与大型央企、国
企的合作,如贵溪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江铜集团的合作模式,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发
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配套企业集聚发展。同时,要加强对产业链关
键环节的扶持,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例如,在铜
基新材料产业方面,要进一步做强铜线、铜棒、铜排等产品的质量,加大对高性能
铜合金、超细铜丝等高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力度,提高我市铜基新材料产业的市场
竞争力。二是补齐产业链短板。针对我市产业链存在的短板和弱项,要加大招商引
资力度,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补链项目。要围绕未来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引进一批
关键零部件、核心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补齐产业链条上的缺失环节。例
如,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要积极引进高端芯片设计与制造、精密电子元器件生产
等企业,解决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卡脖子”问题。同时,要鼓励本地企业与引进企业开
展合作,形成上下游联动的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