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
衡发展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会议,主要任
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国家关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我市在义务教育优
质均衡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的重
点工作,推动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再上新台阶、再谱新篇章。参加今天的会
议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相关领导同志,各县(区)党委、政府主要负
责同志、分管教育工作的负责同志,市教育局、市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等相关
部门主要负责人,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代表等。刚才,*县、*区以及市教育局分别
作了汇报发言,既总结了各自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的特色做法和突出成
效,也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讲得都很实在、很有见地,我都完全
同意,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全市工作实
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深刻认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大意义与实践
成果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将推进义务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核心任务,以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
均衡发展县为重要抓手,统筹谋划、精心部署、强力推进,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
的成就,为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创建工作成效显著,示范引领作用凸显。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
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日,教育部公布2024年全
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名单,我市*县、*县、*县、*县经过资格审
查、质量监测、社会认可度调查、指标审核、实地核查评估等一系列严格程序,成
功被认定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这不仅是对这四个县教育工作的高度肯
定,更是对我市整体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充分认可。截至目前,我市成为全省通过
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认定数量最多的地市,这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
易,凝聚了各级各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汗水。与此同时,我市在省级层面
的创建工作也走在全省前列。2023年,我市11个县(区)全部通过省级督导评
估,实现了整市域通过省级督导评估的目标,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其
中,*县还被教育部确定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县,为全市乃至全省的义务教
育优质均衡发展探索了宝贵经验、提供了实践范例。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彰显了
我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强大执行力,也为我们进一步向更高
水平迈进增强了信心、奠定了基础。
(二)教育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各项指标持续优化。围绕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
衡发展评估标准,我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以督促建、以评促
改,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在多个维度实现了质的飞跃。一是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显著
加快。我们始终把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优化城乡学校布
局、加大农村学校投入、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等举措,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
件得到极大改善,城乡教育差距逐步缩小。截至2024年底,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
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98%,较2020年提升了15个百分点;农村学校生均教学用房面
积达到6.8平方米,生均体育场馆面积达到12.5平方米,均超过国家基本标准。县镇
中心小学原来是一所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的农村学校,近年来,通过实施义务教育薄
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投入资金1200万元,新建了教学楼、综合楼和标准化
操场,配备了先进的教学仪器和多媒体设备,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吸引了周
边多个乡镇的学生前来就读,生源流失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二是办学条件标准化建
设成效突出。近三年来,全市累计投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资金45亿元,新建、
改扩建学校180所,其中新建学校35所,改扩建学校145所,新增学位8.5万个,有效
缓解了城区学校“大班额”和农村学校“空心化”问题。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
班额”比例已降至1.2%,较2020年下降了8.6个百分点,“超大班额”已实现动态清零。
在教学设备配备方面,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均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生机比达
到3.5:1,师机比达到1:1,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学科教学仪器配备达标率均
达到100%,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三是师资配置均衡化水平
不断提高。我们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环
节,通过完善教师招聘、交流轮岗、培养培训等机制,促进师资力量合理配置。建
立了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制度,规定城镇学校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前,必须有在农村
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2年以上的经历,近三年来,全市共交流轮岗教师8200人次,其
中城镇到农村交流教师4500人次,有效缓解了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师资短缺的问
题。同时,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每年投入教师培训经费5000万元以上,开展各
类培训活动,培训教师达2.5万人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升。目前,全市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100%,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达
到85%,较2020年提升了12个百分点。四是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我们积极
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建成了覆盖全市所有义务教育
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网络,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全覆盖。全市建设智慧校
园120所,开发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库,汇聚了各类优质课程资源5万余节,供师生
免费使用,有效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区通过搭建区域教育云平台,实现了
城乡学校之间的在线互动教学,农村学校的学生可以通过直播课堂聆听城区优秀教
师的讲课,极大地丰富了农村学校的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学质量。五是教育质量优
良化态势持续巩固。我们始终坚持以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
质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在全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中,我市学生在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的平均成绩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学生体
质健康达标率达到92%,较2020年提升了5个百分点。同时,我市高度重视学生的品
德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
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增强。
(三)协同育人机制不断完善,教育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我们积极构建政府、
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
强大合力。一是强化政府主导责任。市委、市政府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纳入经
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建立了市级领导包联县(区)、县级领
导包联学校的工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级
财政部门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即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
育支出逐年增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增长,教职工
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近三年来,全市义务教育经费总投入年均增
长10.5%,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二是发挥学校主体作
用。各义务教育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校管
理,规范办学行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落实国家课程方
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各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加强校
园文化建设,营造了积极向上、和谐有序的校园氛围。三是调动家庭参与积极性。
通过开展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引导家长树
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形成了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全市所有
义务教育学校均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的积极性不断提
高。四是凝聚社会支持力量。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义务教育发展,通过捐
资助学、志愿服务等形式,为义务教育学校提供资金、物资和人力支持。近三年
来,社会各界为我市义务教育学校捐赠资金和物资共计8000余万元,建设了一批爱
心食堂、图书室、运动场等,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二、正视问题,认清形势,增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责任感与紧迫感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还存
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短板,与国家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的差
距。
(一)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虽然我市城乡教育一体
化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城乡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农村学校在师资力量、教学设
备、教育质量等方面与城区学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部分农村学校优秀教师留不
住、引不来的问题依然突出,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较为严重,特别是音体
美、英语、科学等学科教师短缺。据统计,目前农村学校音体美教师缺口
达150人,英语教师缺口达80人。同时,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教育信息化
应用水平不高,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校际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也较为明
显。部分城区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差
距较大,导致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依然激烈,“择校热”现象尚未得到根本解
决。一些薄弱学校由于生源质量不高、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
高,陷入了“招生难—质量差—更难招生”的恶性循环。
(二)教育经费投入与教育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尽管我市不断加大
教育经费投入,但由于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对资金的需求不断增加,教育经费投入
与教育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特别是在农村学校建设、教师培训、教育信
息化建设等方面,资金缺口仍然较大。部分县(区)由于财政困难,对教育的投入
力度有限,影响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推进速度。据测算,按照当前的发展速
度,要实现全市所有县(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认定,还需要投入
资金120亿元,资金筹措压力较大。
(三)教育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目前,我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改
革还不够深入,部分学校仍然存在应试教育倾向,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
依然存在,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还不够理想。课程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教学方法
和手段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对学校
和教师的评价仍然过多地依赖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不够重
视,影响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
(四)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
高,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相对落后,教学能力和水平不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
求。教师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对优秀教师的奖励力度不够,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
主动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教师的负担较重,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承担了
大量的非教学任务,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精力。据调查,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平均
每周的非教学工作时间达到10小时以上,挤占了大量的备课、教研和休息时间。
在认清问题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面临的有利形
势。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
要任务,出台了一系列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