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党委书记在镇域经济高
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主要目的
是深入分析当前我镇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找准存在的问
题,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谋划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的新思路、新举措。在座的都是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
量,既有咱们镇党政班子成员、中层以上干部,也有村(社
区)书记和辖区重点企业负责人,大家对镇里的情况都比较熟
悉,也都有各自的思考和见解。希望通过今天的座谈,大家能
够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为我镇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
和力量。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筑牢产业根基,激活发展引擎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没有坚实的产业支撑,镇域经济高
质量发展就无从谈起。我们必须把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不
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让产业成为推动我镇经济
发展的强大引擎。
(一)特色产业是富民强镇的“压舱石”
特色产业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市场竞争力,是我镇实现富
民强镇的重要依托。只有把特色产业做优做强,才能夯实经济
发展的基础,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让镇域经济的根基稳起
来。一是立足资源禀赋,科学规划特色产业布局。要对全镇的
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产业基础等进行全面摸排,找准具有比
较优势的特色产业。结合各村(社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一村一品”“一社区一特
色”的发展格局,避免同质化竞争。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培育
壮大特色产业主体。对于有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项目,要从资
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
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通过示范引
领,带动更多群众参与进来,形成规模效应。三是强化品牌建
设,提升特色产业附加值。要注重特色产品的品牌打造,加强
质量监管,提高产品品质。通过参加各类展会、利用新媒体宣
传等方式,扩大特色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特色产品卖出
好价钱,提升产业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四是推动三产融
合,拓展特色产业发展空间。要打破一二三产业的界限,推动
特色产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比如,发展观
光农业、采摘体验、民宿餐饮等,延伸产业链条,拓宽群众增
收渠道,让特色产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新兴产业是弯道超车的“加速器”
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形势下,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发展的方
向,谁能抓住新兴产业发展的机遇,谁就能在新一轮发展中抢
占先机、实现弯道超车。我们要以积极的姿态拥抱新兴产
业,为镇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吸引
新兴产业项目落地。要研究制定符合我镇实际的新兴产业扶持
政策,从土地供应、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支持,吸
引更多新兴产业项目在我镇落地生根。同时,要加强与上级部
门的沟通对接,争取更多的政策和项目支持。二是搭建发展平
台,为新兴产业提供优质载体。要加快园区建设,完善基础设
施配套,为新兴产业项目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可以规划建设
新兴产业孵化基地,为初创企业提供办公场地、技术指导、市
场推广等服务,帮助企业成长壮大。三是鼓励科技创新,增强
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与高校、科
研院所开展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不断提升产品的科技
含量和附加值。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培育自主
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四是强化服务
保障,营造新兴产业发展良好氛围。要建立健全新兴产业服务
体系,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及时解决企业在生产
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资金、用工、用
电等方面的难题,让企业能够安心发展。
(三)传统产业是稳盘托底的“定海神针”
我镇的传统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
基础,在吸纳就业、稳定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不
能因为发展新兴产业而忽视传统产业,要通过转型升级,让传
统产业焕发新的活力。一是推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生产
效率。鼓励传统企业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对生产流程
进行优化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支持企业开展节能
降耗改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
力。二是加快产品升级,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引导传统企业
深入研究市场需求,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适销对
路的新产品。加强与市场的对接,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
市场占有率。三是加强产业链整合,提高传统产业整体实力。
鼓励传统产业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整合资源,实现规模化、集
约化发展。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产业集
群,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四是弘扬工匠精
神,传承发展传统技艺。传统产业往往蕴含着独特的技艺和文
化,要注重传承和发展这些传统技艺。鼓励企业员工发扬工匠
精神,精益求精,提高产品的品质和档次,让传统产业在新时
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四)服务业是经济增长的“新蓝海”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
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我们要加快发展服务
业,推动服务业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经济增长的“新
蓝海”。一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畅通经济发展血脉。要依
托我镇的区位优势,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完善物流
基础设施。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培育本土物流品牌,提高物流
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企业发展和群众生活提供便利。二是
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加快发展餐
饮、住宿、零售、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提升服务质量和水
平。引进知名品牌企业,培育特色服务项目,打造多元化的消
费场景,让群众享受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三是发展生产性
服务业,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鼓励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
测、法律咨询、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企业提供专业化
的服务。加强与企业的对接,了解企业的需求,针对性地提供
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四是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
型,拓展发展空间。引导服务业企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
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经营。发展电子商务、在
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新业态,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效率和
质量。
二、狠抓项目建设,夯实发展支撑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载体,没有项目的支撑,经济发展就是无
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镇域经济高质
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以赴抓项目、促投资、增后劲。
(一)项目引进是源头活水
项目引进是项目建设的第一步,只有源源不断地引进好项
目、大项目,才能为镇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们要拓宽
招商渠道,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实效。一是拓展招商渠
道,广泛捕捉项目信息。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与上级部
门、行业协会、商会、企业的联系,建立广泛的招商网络。鼓
励干部走出去招商,积极参加各类招商活动,主动对接项目资
源,捕捉项目信息。二是突出招商重点,瞄准优质项目。要围
绕我镇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重点引进产业链上下游项目、
高新技术项目、节能环保项目等。注重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
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税收贡献大的优质项目,提高项目的质
量和效益。三是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成功率。要采取上门
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方式开展招
商。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现有企业引进上下游配套
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加强与专业招商机构的合作,提高
招商的专业化水平。四是优化招商环境,增强招商吸引力。要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
务。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让投资者了解我镇的优惠政策和发
展机遇。对引进的项目,要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帮助解决项目
落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投资者安心创业、舒心发
展。
(二)项目推进要快马加鞭
项目引进来只是开始,关键要加快项目推进速度,确保项目
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我们要建立健全项目推进
机制,压实责任,强化调度,推动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一是建
立项目台账,明确责任分工。对引进的项目,要建立详细的项
目台账,明确项目名称、投资规模、建设内容、建设周期、责
任单位和责任人等信息。将项目建设任务分解到具体的部门和
个人,确保每个项目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二是实行
挂图作战,加快建设进度。要制定项目建设进度计划,明确每
个阶段的建设任务和时间节点,实行挂图作战。定期对项目建
设进度进行调度和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
题,确保项目按照计划顺利推进。三是强化要素保障,破解瓶
颈制约。要加强与国土、规划、环保、电力等部门的沟通协
调,为项目建设提供用地、规划、环评、用电等方面的保障。
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拓宽项目融资渠道,解决项目建设资
金难题。四是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作落实。要建立健全项目
建设督促检查机制,定期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和通报。对
推进缓慢的项目,要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加以整改;对不作
为、慢作为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进行问责,确保项目建设
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项目服务要全程护航
优质的项目服务是项目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我们要树
立“店小二”式的服务理念,为项目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
务,让企业在我镇投资放心、发展安心。一是推行一站式服
务,提高办事效率。要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项目服务窗口,实
行一站式受理、一站式审批、一站式办结。简化项目审批流
程,压缩审批时间,为项目建设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二是建
立定期走访制度,及时解决问题。要定期组织干部深入项目施
工现场和企业,了解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倾听企业
的意见和建议。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要建立台账,及时研究解
决,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三是加强部门协调配
合,形成服务合力。各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加强协调配
合,共同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服务。要打破部门壁
垒,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形成“众人拾柴火焰
高”的服务氛围。四是注重服务细节,提升服务质量。要从细
节入手,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比如,为企业提
供政策咨询、人才招聘、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帮助企业解
决实际困难。要以优质的服务赢得企业的信任和支持,让企业
感受到我镇的温暖和诚意。
(四)项目储备要未雨绸缪
项目储备是项目建设的基础,只有做好项目储备工作,才能
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我们要立足长远,谋划储备
一批符合我镇发展实际、具有发展潜力的大项目、好项目。一
是围绕国家政策导向,谋划储备项目。要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
策、投资方向和发展规划,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谋划储备一
批符合政策导向的项目。比如,围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
设、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谋划储备一批项目,争取得到上级
部门的支持。二是结合我镇发展规划,储备重点项目。要根据
我镇的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储备一批能够带动我镇经济发展
的重点项目。比如,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储备一批产业
链延伸项目、技术改造项目等,为产业升级提供支撑。三是鼓
励社会资本参与,丰富项目储备。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
励社会资本参与我镇的项目建设。通过PPP模式、特许经营等方
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的项
目,丰富项目储备来源。四是加强项目前期工作,提高储备质
量。要加强项目的前期调研、论证和规划工作,提高项目的可
行性和科学性。对储备的项目,要做好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
究报告等前期资料的编制工作,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的
基础。
三、推进乡村振兴,补齐发展短板
乡村振兴是实现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补齐
我镇发展短板的关键举措。我们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各项工作。
(一)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只有产业发展起来了,才
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支撑。我们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
业,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一是发展特色种养业,打
造乡村产业优势。要充分利用我镇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特色
种植、养殖产业。比如,种植特色水果、蔬菜、中药材等,养
殖特色畜禽、水产等。通过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提高特
色种养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培育乡村旅游产
业,激活乡村发展活力。要依托我镇的乡村风光、民俗文化等
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开发乡
村旅游线路,推出乡村旅游产品。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
设,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休闲度
假。三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要鼓励发展农
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产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培育一批
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订单农业,形成“企业+合
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四是推
动农村电商发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要加强农村电商基础
设施建设,培养农村电商人才,鼓励农民和企业开展电子商
务。通过电商平台,将我镇的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拓宽
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二)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没有人才的支撑,乡村振兴就
是一句空话。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和培养一批懂农业、
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一是出台
优惠政策,吸引外出人才返乡创业。要制定出台吸引外出务工
人员、大学生、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从资金、场
地、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建立返乡创业服务平台,为返乡创
业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和问题。二是加强本土人才培养,挖掘乡村内生动力。要注重
培养本土的农业技术人才、农村经营管理人才、乡村能工巧匠
等。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教学、技术指导等方式,提高本土
人才的素质和能力。鼓励本土人才发挥自身优势,带领群众发
展产业、增收致富。三是引进外部智力资源,助力乡村发展。
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引进专家学者、技术
人才等外部智力资源。通过建立合作基地、聘请顾问等方
式,为乡村产业发展、技术创新、规划编制等提供指导和服
务。四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留住人才。要为乡村人才提供良
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解决他们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
面的后顾之忧。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对在乡村振兴中做出
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让人才在乡村有归属感、成
就感。
(三)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
乡村文化是乡村的灵魂,具有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
风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传承和弘扬优秀传
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一是挖掘传
承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乡村特色。要深入挖掘我镇的历史文
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整理、保
护和传承。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举办传统节庆
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二是培
育文明乡风,提升乡村文明程度。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
设,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开展“星级文
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
家风、淳朴民风。三是建设乡村文化阵地,丰富群众文化生
活。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村级综合文化服
务中心、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
动,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书画展览等,满足农民群众日益
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四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增
收。要依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手工
艺品制作等文化产业。培育文化产业带头人,打造文化产业品
牌,让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农民的文化收入。
(四)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底色”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的宝贵资源,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
撑。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
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一是
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要深入开展农村人居
环境整治行动,重点抓好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
命、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农村
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得到巩固和提升。二是推进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