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人民城市根基,彰显现代治理担当——学
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心得体会
同志们: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为新时代新征程的城市工作
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深刻洞察城市发展规律,科学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是指导我们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作为城市管理战线
的具体践行者,我们必须深学细悟、笃信笃行,切实把思想和行
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奋力谱写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城管新
篇章。
一、深化认识,高站位把握新时代城市发展坐标与城管职责
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精辟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
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深刻阐明了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必须从历史的维度、全局的高度和未来的向度,深刻把握会
议精神的核心要义,明确新时期赋予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责坐标。
(一)把握历史方位之变,深刻认识城管工作的时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
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
阶段。”鉴于此,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我国城市发展取得的辉煌成
就,为新时代城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更要精准把握当前发展阶
段的新特征新要求。这意味着城市管理的重心必须实现战略性转
移。从侧重规模扩张转向着力提升内涵品质,从“粗放式”管理
转向“精细化”治理。城市管理部门作为城市运行保障的“主力
军”、品质提升的“绣花工”,肩负着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急
迫使命。我们必须深刻理解这种历史性转折的内涵,深刻认识到,
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不仅是发展的要求,更是人民的期盼。
这就要求我们摒弃惯性思维,主动适应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将工
作的着力点聚焦到优化存量空间、提升环境品质、保障安全运行、
完善公共服务等核心任务上,努力在推动城市发展质量变革、效
率变革、动力变革中展现城管担当。
(二)锚定目标定位之魂,深刻践行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建设创新、宜
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这清
晰指明了,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是我们不懈奋斗的总目标。城市
管理工作的本质就是服务于民、造福于民。无论是市容环境卫生
管理、公用设施运行维护,还是综合执法、应急处置,每一项具
体工作都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刻
理解“人民城市”的丰富内涵,要求我们必须将“以人为本”的
理念贯穿于城市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要始终站稳人民立
场,聚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将工作的评判
标准落脚到群众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环境宜不宜居上
来。要畅通群众参与城市治理的渠道,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的知
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
格局,使城市管理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让城市真正成
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
(三)聚焦内涵发展之要,深刻厘清城管提质的内涵与实践
路径。会议强调要“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这就要求我
们,深刻理解“内涵式发展”不仅是对城市形态的要求,更是对
城市功能完善、活力激发、治理效能提升的系统性要求。对城市
管理部门而言,内涵式发展意味着摒弃“重建设轻管理、重地上
轻地下、重面子轻里子”的旧观念,转向更加注重管理的科学性、
服务的精准性、运行的协调性。其核心在于提升管理的“精细化”
水平。要像“绣花”一样管理城市,精准施策,精雕细琢,下足
“微改造”功夫;在于提升管理的“智慧化”水平。充分利用大
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赋能管理,提高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效率和精度;在于提升管理的“法治化”水平。严格
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法规标准体系,保障城市管理在
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在于提升管理的“协同化”水平。强化与
规划、建设、公安、环保、交通等部门以及基层组织的协同联动,
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这条主线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创新管理
理念、优化管理体制、改进管理方式,全面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
和品质,夯实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二、聚焦核心,全力推动会议精神在城市管理领域落地见效
深入学习领会是前提,关键在于贯彻落实。我们必须紧密结
合城市管理部门的主责主业,将会议部署的重点任务转化为具体
行动和实际成效。
(一)践行宜居理念,聚力建设舒适便利的民生家园。习近
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牢牢兜住民
生底线”。因此,城市管理部门必须始终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工
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精耕市容环境品质提升。要以“绣花
功夫”提升城市环境整洁度与秩序感。持续深化环境卫生治理改
革,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全链条提质增效,系统治理城市“脏乱差”
顽疾。高标准推进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消除卫
生死角和管理盲区。优化城市家具设置,规范户外广告店招,打
造清爽、有序、靓丽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让“洁净美”成为城
市常态。二是精护公用设施安全运行。聚焦水、气、热、照明等
城市生命线安全高效运行。加快市政基础设施特别是老旧管网、
设施的更新改造,提升可靠性。强化桥梁隧道等城市重点设施结
构安全检测和维护。大力发展智慧水务、智慧燃气等应用场景,
提升设施运行的智慧化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城市“血
脉”畅通、安全无忧。三是精管城市运行韧性保障。密切关注城
市内涝治理,会同相关部门优化排水防涝系统,提升应对极端天
气能力。完善城市照明管理,提升市民夜间出行安全感和城市夜
间活力。科学合理布局和管护公共厕所、垃圾转运站等环卫设施。
优化公园、绿地管理服务,完善无障碍设施,提升城市空间的包
容性与便捷性,使民生“微幸福”触手可及。
(二)锚定绿色低碳,聚力描绘美丽城市生态画卷。会议要
求“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这要求我们,必须将生态
文明理念深度融入城市管理的肌理。一是强化生态环境协同治理。
积极配合生态环境部门,深化城市扬尘、露天焚烧、餐饮油烟等
污染源的综合整治。加强道路清扫保洁的机械化和精细化水平,
有效控制二次扬尘。推进施工工地、裸露地块的规范化管理。加
强水体沿岸及城市绿地环境卫生监管,严防垃圾入河,筑牢城市
生态环境屏障。二是深化垃圾处理资源循环。巩固提升生活垃圾
分类成效,加快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