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双效统一” 打造更多优秀文化作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立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深化文
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指明了发展方向。推进新时代文
化建设,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推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统一。以“双效统一”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不仅能
确保文化健康有序发展,也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最大限度
激发文化发展活力。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
了文化发展必须重视社会效益,确保其方向正确。以社会效益为
导向,就要求在文化领域的制度设计、政策实施、资源配置和评
价标准等各环节贯穿这一原则,不仅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改革
中强化公益性,更要在文化市场的改革中强化引导力度,避免
“流量至上”“泛娱乐化”,导致低俗、庸俗、媚俗泛滥。在深化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中突出公益性,可通过扶持主旋律作品、加强
内容审核等进行引导和监管,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对文化生态的侵
蚀;可鼓励社会资本更多参与弘扬正能量的项目,实现社会价值
与市场价值的共赢。比如,电影《觉醒年代》《长津湖》采用多
方合作模式,引入市场化运行、社会化营销等,让主旋律更高昂、
正能量更澎湃。
以经济效益为支撑。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就要破
除制约文化创新活力的制度障碍,不仅要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
更要使文化成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国际竞争的重要支撑。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文化生产力,以文化高质量发展助推经
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应重点加强数字化改革,推动传统文化产业
(出版、影视、演艺)与 5G、AI(人工智能)、元宇宙融合,发
展数字文创、云展览、虚拟演出等新业态,促进“文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