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政务服务提升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政务服务提升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
上级关于优化政务服务、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推广基层在政务服
务创新中的先进经验,分析当前我市政务服务工作存在的短板与不足,部署下一
阶段提升政务服务质效的重点任务,进一步推动我市政务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各县(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市发改
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市医保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
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代表。刚才,*区就“身后一件事”联办服务作了汇报发
言,讲的都很好,既有具体做法,又有实践成效,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各自
实际,认真学习借鉴,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的重大意义
政务服务是连接政府与群众的桥梁纽带,是展现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窗口,更
是衡量区域发展软实力的关键指标。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思想,把优化政务服务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核心抓手,在简化审批流程、压缩
办理时限、创新服务方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据统计,2024年全市政务服务事
项平均办理时限较2022年缩短了40%,“一网通办”率达到92%,群众满意度测评得分
为89.6分,较上一年提升了3.2分。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先进地区相比,与
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我市政务服务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比如,部
分部门之间数据壁垒尚未完全打破,存在“信息孤岛”现象,2024年全市跨部门协同
办理事项占比仅为6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一些基层政务服务中心工
作人员业务不熟练,导致群众办事“多头跑、反复跑”的情况时有发生,仅今年一季
度,12345政务服务热线就接到相关投诉230余件;还有些领域的服务流程设计不够
人性化,特别是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便民措施落实不到位,在*县开展
的专项调研中,有38%的受访群众表示曾因流程繁琐而放弃当场办理业务。
*区推出的“身后一件事”联办服务,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他们通过多
部门协同发力,将原本需要5-7个工作日办理的事项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完成,不仅
解决了特殊群体身后事无人办的“痛点”,更创造了令人称赞的“政务服务速度”。这
一案例充分证明,只要我们真正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勇于打破部门壁垒,创
新工作方法,就一定能够大幅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当前,我市正处于高质量发展
的关键时期,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既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必然要求,也
是践行初心使命、增进民生福祉的具体行动。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
高度,深刻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大的决
心、更实的举措推动政务服务工作提质增效。
二、聚焦关键环节,全面推动政务服务工作提质增效
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协同发力,重点要抓好以
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流程再造,着力破解“办事难、办事慢”问题
流程繁琐、环节过多是制约政务服务效率的主要瓶颈。要以企业和群众“办好一
件事”为导向,对现有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大力推进流程再造和优化。一
是要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借鉴*区“身后一件事”联办的经验,将涉
及多个部门的关联事项整合为“一件事”,实行“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一
窗出件”。2025年底前,要实现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社保医保缴纳等高频“一件
事”全流程集成办理,办理时限再压缩50%以上。例如,企业开办目前需要经过市场
监管、税务、社保等6个部门,涉及12个环节,我们要通过流程再造,将这些环节
整合为3个以内,让企业最快1个工作日就能拿到营业执照。二是要大力简化申报材
料。全面清理不必要的证明事项和申请材料,凡是可以通过部门内部核查、数据共
享获取的信息,一律不再要求群众提供。2024年,我市已取消证明事项86项,下一
步要继续深入排查,确保“减证便民”落到实处。同时,要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
制,对基本条件具备、主要材料齐全的事项,先予受理,缺项材料在规定时间内补
齐即可,不让群众因为minor问题多跑路。三是要优化特殊群体服务流程。针对老年
人、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要建立“绿色通道”,提供预约服务、上门服务、
代办服务等个性化服务。比如,在办理社保认证、医保报销等事项时,对于行动不
便的老人,要安排专人上门办理;在处理类似“身后一件事”等特殊事项时,要建立
应急联动机制,确保有人管、有人办,绝不能让群众陷入“无人签字”“无人跑腿”的困
境。
(二)强化数据共享,全力打通“信息孤岛、数据壁垒”
数据是政务服务的核心要素,没有数据的互联互通,就难以实现真正的高效服
务。要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一是要完善政
务数据共享平台。目前,我市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已接入32个部门、156类数据,但数
据的完整性和时效性还有待提升。要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拓展平台覆盖范围,确
保到2025年实现全市所有政务部门、所有政务数据全接入。同时,要建立数据质
量责任制,明确各部门数据更新维护的责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