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经验交流材料:以小切口深化作风建设激
发干事创业新动能
自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以来,我院党委高度
重视,将之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升干部队伍能力、推动事
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从小处着眼、实
处发力,以一系列“小切口”改革,有效推动了工作作风的“大
转变”和履职效能的“大提升”,为我省教育科研事业注入了强
劲动力。现将有关经验做法报告如下。
一、以“思想铸魂”为切口,筑牢纪律规矩“防火墙”
作风问题的根源在于思想认识。我院始终坚持将思想政治建
设摆在首位,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从源头上拧紧
纪律规矩的“总开关”。我们摒弃了以往“为学习而学习”的形
式化倾向,转而建立起一套常态化、制度化、全覆盖的理论武装
体系。
一是深化理论学习,实现从“关键少数”到“全员覆盖”的
延伸。我们坚持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领学促学作用,2025 年
上半年,共组织召开党委会议 14 次,中心组专题学习 4 次,集
中研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实践要求。同时,我们创
新学习形式,面向全院干部职工,特别是青年骨干,组织青年理
论学习小组学习 6 次、全院职工大会集中学习 7 次,确保学习教
育不留死角、不漏一人。通过学习,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
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显著增强。
二是坚持刀刃向内,推动从“被动整改”到“主动查摆”的
转变。在学习教育中,我们引导干部职工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
照初心使命,深入开展自我剖析。院党委带头,聚焦“文山会
海”、服务基层、担当作为、廉洁自律等 8 个方面,系统梳理并
查摆出 14 个突出问题,制定了详尽的整改清单和责任台账,明
确了整改时限。这种“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在全院形成
了强大的示范效应,各部门、各教研室均主动查摆问题,形成了
以查促学、以改促进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首批查摆的 14 个
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相关的制度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为全院
干事创业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以“精文减会”为切口,释放基层教研“新活力”
“文山会海”是长期困扰基层、影响效能的顽瘴痼疾。我院
以“精文减会”为突破口,下大力气为教研人员松绑减负,将宝
贵的时间和精力解放出来,投入到更有价值的教育科研与基层服
务中去。
首先,在“精文”上下功夫。我们建立了严格的发文前置审
核与统筹机制。自 2025 年 4 月以来,院内文件制发数量同比减
少近 30%。对于业务相近、内容关联的活动,坚决予以整合。
在全省中小学(幼儿园)优质课评选观摩交流活动中,我院打破
以往各学科单独发文的惯例,以季度为单位,将同期开展的多个
学科活动整合研制一份通知文件,合并同类事项,删减冗余信息,
文件篇幅压缩了一半以上。在文风上,我们大力倡导“短、实、
新”,对院官网和微信发布的信息严格控制篇幅,力求言简意赅、
直奔主题。同时,优化了《XX 教育科研》期刊的编审流程,改
版栏目设计,使其更加聚焦学术前沿与实践难题,提升了学术平
台的引领作用。
其次,在“减会”上动真格。我们严控会议数量、规模和时
长,能不开的会坚决不开,能合并的会坚决合并,能以视频形式
召开的绝不组织线下聚集。院级会议数量较去年同期减少了
25%。通过精简会议,不仅节约了大量行政成本,更重要的是为
教研人员释放了大量有效工作时间。据初步测算,会议精简后,
我院教研人员平均每周增加的有效教研时长超过 2.5 小时。节约
的行政经费用以反哺一线,我们重新配置了近 10 万元资金,用
于支持教研员深入基层学校开展视导、购置一线教学研究所需的
实验设备,将减负的成效实实在在转化为了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