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信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利用周末时间召开全县信访工作会议,主要任务
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
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信访工作会议部署要
求,总结去年以来全县信访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挑
战,系统谋划下一步重点任务,推动全县信访工作再上新台
阶、开创新局面。
刚才,县信访局通报了上半年信访工作情况,XX镇、XX局作
了交流发言,讲得很实在、很有针对性;XX副县长对当前重点
任务作了具体安排,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
面,结合近期调研掌握的情况和思考,我讲三点意见。
一、回望来时路,在总结成绩中坚定信心决心
去年以来,面对疫情防控转段、经济恢复发展、基层治理深
化等多重任务叠加的复杂局面,全县信访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
心的发展思想,紧扣“控增量、减存量、防变量”主线,做了
大量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工作,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这里,我重点讲三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矛盾化解更有“温度”。 去年全县信访总量同比下
降18.7%,其中网上信访占比提升至63%,重复信访率下降
至4.2%,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全县信访干部“把屁股端端地坐
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的生动实践。比如XX镇创新“乡贤调解
团+网格走访日”机制,组织退休干部、老教师、致富能手组
建32支“流动调解队”,走村串户开展“板凳会”“田间
访”,成功化解土地流转、邻里纠纷等积案27件;XX街道建
立“信访代理员”制度,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
供“代反映、代跟进、代反馈”服务,让“群众跑腿”变
为“干部跑路”,群众满意度从82%提升至91%。这些案例充分
说明,只要我们带着感情、放下架子,把群众的“小事”当作
自己的“大事”,再难的问题也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二是机制创新更有“力度”。 去年我们聚焦“源头预防、
前端化解、关口把控”,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
验。比如在全县推开“信访事项全周期管理”模式,将信访工
作纳入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一张网”,建立“首
接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满意度评价制”闭环管理体
系,对127件初次信访事项实行“清单化”交办、“项目化”推
进,平均办理周期从28个工作日压缩至16个工作日,群众初次
信访一次性化解率达89%。再比如针对网上信访占比逐年上升的
趋势,我们升级改造“XX县信访云平台”,开通“视频接
访”“智能问答”功能,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实现“网上受
理、网下办理、网上反馈”,去年通过平台解决的民生类问题
占比达76%,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三是队伍建设更有“硬度”。 信访工作是“磨刀石”,也
是“试金石”。去年以来,我们通过“上挂下派”“实战练
兵”“案例复盘”等方式,累计培训信访干部320人次,选
派15名年轻干部到省、市信访部门跟班学习,在征地拆迁、房
地产遗留问题等“火线”岗位锻炼干部28人。现在看,这支队
伍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作风形象有了明显提升:有的同志
为核实一个细节,连续3天蹲守工地走访工人;有的同志为推动
问题解决,主动协调住建、资规、民政等7个部门召开专题协调
会12次;有的同志在暴雨灾害期间,连续72小时坚守岗位,及
时处置群众避险诉求。这些“接地气”的担当、“冒热气”的
付出,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信访干部“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
政治责任。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协同作战的结果,是广
大信访干部辛勤付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
奋战在信访工作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
二、把握新形势,在直面问题中强化底线思维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
繁重,信访工作面临的形势更趋复杂。从上级通报看,今
年1-7月,全省信访总量同比上升5.3%,涉及城乡建设、劳动保
障、涉法涉诉类问题占比超过60%;从我县实际看,虽然上半年
信访总量同比下降,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需要我们高度警
惕、认真解决。
一是矛盾隐患“触点”增多。 受经济下行压力、房地产市
场调整等影响,部分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工程款结算纠纷等
问题有所反弹;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征地拆
迁等领域因利益分配引发的矛盾时有发生;还有一些历史遗留
问题,比如部分小区房产证办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规
范等,虽然经过多年努力,但仍有个别群众反复反映。特别是
近期,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个别乡镇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
权登记中的争议问题重视不够,导致群众多次越级上访,这说
明我们的源头预防还存在薄弱环节。
二是基层基础“支点”不牢。 有的乡镇(街道)对信访工
作重视不够,存在“重发展、轻稳定”倾向,主要领导很少过
问信访工作,对苗头性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
村(社区)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不足,面对群众诉求要
么“躲、拖、推”,要么“简单粗暴”,导致小问题拖成大问
题;还有的部门联动机制不健全,遇到跨领域、跨层级的问
题,相互踢皮球、打太极,让群众“来回跑、反复找”。比如
近期XX村因灌溉用水纠纷引发的集体访,涉及农业农村、水
利、属地乡镇等多个部门,但由于沟通协调不畅,问题拖延了
半个月才解决,群众意见很大。
三是网上信访“痛点”凸显。 虽然我们的“信访云平
台”运行逐步规范,但仍存在一些短板:有的干部对网上信访
重视不够,存在“重网下、轻网上”倾向,对网上的群众诉求
回复不及时、办理不认真,导致重复投诉;有的平台功能还不
够完善,比如智能分类识别准确率不高,群众反映的问题有时
被分到不相关的部门,影响办理效率;还有的干部对网络舆情
研判能力不足,对一些苗头性的网络舆情反应迟缓,没有及时
介入引导,导致小事变成热点。这些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就
会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同志们,信访工作是观察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是检验干
部作风的“试金石”。当前我县正处于“十四五”规划承上启
下的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