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这是贯彻落 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 招。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社会生态的综合反映,是 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优化 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强化政策供 给、提升服务效能,全县营商环境整体呈现向好态势:企业开 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缩短*%,市 场主体数量年均增长*%以上,一批重大项目实现“当年签约、 当年开工、当年投产”……这些成绩值得肯定,但我们必须清 醒地认识到,与先进地区相比,与市场主体期盼相比,我们的 营商环境仍有较大差距。 近期,县纪委监委、县营商办通过走访调研、问卷调查、 座谈交流等方式,收集到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涉及审批效率 低、政策落实难、执法检查多、要素保障弱等四大类*项。比 如,某企业反映办理施工许可证时,因部门数据未共享,需 重复提交*份材料,来回跑腿*次;某园区企业反映,因电力 配套滞后,导致设备调试延期*个月,直接损失超百万元;更 有企业直言:“在*县办事,不仅要‘跑手续’,还要‘跑 关系’!”这些问题暴露出,我们的营商环境仍存在“中梗 阻”“玻璃门”“旋转门”等现象,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 刮骨疗毒的决心,来一场彻底的自我革命。 下面,我结合调研情况和企业诉求,讲几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推进营商环境革 命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前,县域经济竞争已 从“政策优惠”转向“环境比拼”,从“要素驱动”转向“服 务驱动”。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极端重要 性。 第一,优化营商环境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一招”。 今年以来,受疫情反复、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影 响,全县GDP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个百分点,部分中小企业 面临订单减少、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多重挑战。在此背景 下,企业最需要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只 有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 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才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住经 济大盘。 第二,优化营商环境是赢得区域竞争主动的“制胜法宝”。 近期,我们赴长三角、珠三角考察学习,深刻感受到先进地 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服务理念。比如,*工业园区 推行“全生命周期服务”,从项目签约到投产运营,全程配 备“店小二”;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企业办事只需进 一扇门、盖一个章。反观我们,部分干部仍存在“官老爷”思 维,习惯于“我说你听、我批你办”,这种差距不缩小,项 目、人才、资金就会用脚投票,流向其他地区。 第三,优化营商环境是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营商环 境问题,表面是服务问题,本质是作风问题。企业反映的“办 事难、办事慢、办事繁”,背后是部分干部不担当、不作为、 乱作为;企业吐槽的“政策空转、承诺不兑现”,背后是形式 主义、官僚主义作祟。我们必须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检验干部 能力作风的重要标尺,对那些“吃拿卡要”“推诿扯皮”“新 官不理旧账”的干部,坚决亮红牌、敲警钟。 二、聚焦关键环节,以“钉钉子”精神破解企业痛点堵点 优化营商环境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必须聚焦企业反映最强 烈、制约发展最突出的问题,靶向发力、精准施策。重点抓 好“五个突破”。 第一,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上求突破,让企业办事更便 捷。审批效率是营商环境的第一竞争力。要全面推行“一网 通办”“一窗受理”“一次办好”,年底前实现全县*%以上政 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针对企业反映的“数据壁垒”问 题,加快建设“城市大脑”,打通市场监管、税务、自然资 源等*个部门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同时,要学习借鉴*“最多跑一次”改革经验,对重大项目实 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全程代办”,确保项目从立项到开工 不超过*个工作日。 第二,在强化要素保障上求突破,让企业生产更顺心。土 地、资金、人才是项目落地的“三大要素”。土地方面,要 开展“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专项清理,盘活存量土 地*亩以上;推行“标准地”改革,实现“拿地即开工”。 资金方面,要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年内新增贷款*亿元以 上;扩大“政采贷”“税易贷”覆盖面,帮助中小企业解决 融资难题。人才方面,要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设人才 公寓*套;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为企业定向输送技术工 人*名以上。 第三,在规范执法检查上求突破,让企业经营更安心。执 法检查过多过滥,是企业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要严格落 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同一企业的多个检查事项,原 则上一次性完成,避免“重复检查、多头执法”。要推行“柔 性执法”,对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实行“首违不罚”,通过批评 教育、指导整改等方式帮助企业纠错。同时,要建立涉企检查 备案制度,未经县营商办审核同意,任何部门不得擅自入企检 查,违者严肃问责。 第四,在政策精准供给上求突破,让企业享受更多红利。政 策不落地,企业就没获得感。要开展“政策清零”行动,对近 三年出台的惠企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凡是没有落实的,必须限 期兑现;对不符合当前实际的,及时修订完善。要推行“政策 找企业”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推送政策信息,变“企 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比如,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 业,无需申请即可直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第五,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上求突破,让企业交往更清爽。 政商关系亲而不清,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