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
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同志们:
今年是五年过渡期的收官之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做
好有效衔接工作,不仅是重大的经济任务,更是严肃的政治任
务。全市上下必须深刻认识到,守好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
线,是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与乡村
振兴的全面对接,是迈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以“时时放
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确保过渡期各
项任务圆满收官,确保向常态化帮扶平稳过渡,以实实在在的成
效,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
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
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全省巩固拓
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成绩、
分析形势,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
署。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在抚今追昔中坚定必胜信心
回望脱贫攻坚的峥嵘岁月,一幕幕场景依然历历在目,一组组
成绩令人倍感振奋。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我市历史性地解决了
绝对贫困问题,全市15.6万户、58.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
贫,贫困发生率动态清零,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了小康社
会。这是载入我市发展史册的伟大壮举。进入过渡期以来,全市
上下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脱贫攻
坚成果得到持续巩固和拓展。一是脱贫基础更加稳固。防返贫
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日益完善,全市目前在库监测对象0.85万
户、2.9万人,均已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风险隐患得到有效化
解。“3+1”保障成果持续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
全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特别是针对易地搬迁的6.8万
群众,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实现了“搬得出、
稳得住、能致富”的既定目标。二是发展动能更加强劲。群众
收入渠道持续拓宽,2024年,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
到18560元,同比增长14.8%,增速持续高于全市农村居民平均水
平。产业带动作用日益凸显,累计建成各类帮扶产业项目超
过3200个,探索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模
式,超过90%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通过产业发展实现稳定增
收。三是乡村面貌更加靓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两
清两改两治理”行动成效显著,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2%,生活垃
圾得到有效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达到98%。乡村治理效能不断提
升,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正在形成,群众的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和党中
央的英明决策,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市广大
干部群众团结拼搏、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
府,向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同志们,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
这项伟大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
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
战。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当前,我市的衔接工作
正处在一个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紧要关口。一些深层次的矛
盾和问题依然存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一看思想认
识,部分干部存在“歇歇脚、松口气”的倾向,认为脱贫了、到
站了,工作标准有所下降、工作力度有所减弱,存在一定的松劲
懈怠情绪。二看产业发展,部分帮扶产业规模偏小、链条偏短、
抗风险能力偏弱,同质化竞争现象依然存在。一些项目重建设、
轻管理,联农带农机制不够紧密,资产闲置和效益不佳的风险不
容忽视。三看群众增收,脱贫人口增收基础还不牢固,对政策
性、转移性收入依赖较大,内生发展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同
时,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面临新的压力。
四看乡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有短板,教育、医
疗、养老等领域欠账较多,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
矛盾依然突出。这些问题,既有共性特征,也有我市的个性表
现,是“发展中的烦恼、前进中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检
验干部能力作风的“试金石”,也是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的“突
破口”。全市上下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
部署上来,以滚石上山的毅力、抓铁有痕的劲头,全力以赴做好
各项工作。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在善作善成中提升衔接成色
做好今年的衔接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
导向相统一,下足“绣花”功夫,抓好关键环节,推动各项任务落
地见效。
第一,坚决守牢底线,在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上实现新突破。
防止规模性返贫是底线任务,一刻也不能放松。要进一步织密监
测网络,优化大数据预警功能,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驻村
工作队、网格员的“前哨”作用,坚持定期排查与动态监测相结
合,确保风险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发现的风险,要严格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类施策,“一户一策”制定帮
扶方案。要继续巩固提升“3+1”保障成果,确保脱贫家庭适龄
子女不因贫失学辍学,确保脱贫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动态消除
农村住房安全隐患。要特别关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围绕产业就
业、社区融入、公共服务等持续发力,让搬迁群众的生活芝麻开
花节节高。
第二,扭住产业“牛鼻子”,在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上迈出新步
伐。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是稳定增收的治本之策。必须从根本上
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