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县委社会工作部关于“第一议题”制度执行情况的自查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县委社会工作部关于“第一议题”制度执行情况 的自查报告 根据县委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深化理论武装的工作要求, 县委社会工作部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第一议题”制度落实中的 难点堵点,通过查阅会议记录、访谈党员干部、调阅学习档案等 方式,系统梳理制度执行过程中的短板弱项。现将自查情况报告 如下: 一、理论学习“热在表面”,学深悟透存在温差 “第一议题”制度的核心是通过常态化学习筑牢政治忠诚, 但在实际执行中,部分党员干部存在“完成任务”心态,将学习 等同于“读文件、念讲话”,未能真正将理论养分转化为思想动 能。 从会议记录看,学习内容的“碎片化”特征较为明显。以 2025 年 1-7 月部务会记录为例,共开展“第一议题”学习 15 次, 其中 12 次为单篇讲话节选学习,仅 3 次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基层治理、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开展专题研学。如 3 月 12 日学 习的《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论述摘编》(节 选),重点摘录了“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部分,但对“健全 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的系统性论述未 作延伸解读,导致参会人员对监督体系与社会工作职能的关联性 理解不深。这种“掐头去尾”式学习,本质上是将理论学习降格 为“资料收集”,忽视了原文逻辑的整体性、思想的连贯性。 从学习笔记看,“摘抄式”记录仍占主流。随机抽查 12 名机 关干部的学习笔记,其中 8 本笔记以“时间+标题+金句”的模板 呈现,如“2025 年 4 月 5 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 的重要指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下步要结 合社区治理抓好落实”。此类记录虽完整保存了学习要点,但缺 乏“为什么重要”“如何结合岗位落实”的思考痕迹。更值得关 注的是,2 名新入职干部的笔记中出现“照搬会议记录员整理稿” 的情况,个别段落甚至存在错别字未修正的问题,反映出学习态 度的敷衍与责任意识的缺位。 从研讨交流看,“表态式发言”尚未根本扭转。在 7 月 20 日 部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 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重要指示”主题,6 名发言干部中,4 人使用“深受教育”“备受鼓舞”“坚决落实” 等表态性语言,仅 2 人结合分管的社会组织管理、社区服务等工 作提出具体思路。如分管基层政权建设的同志在发言中提到“要 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但未说明培训内容、频次及考核机 制;负责社会组织管理的同志提出“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矛盾调 解”,却未分析当前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优势与短板。这种“有 部署无举措”的讨论,本质上是将学习成果停留在“思想层面”, 未能转化为“行动方案”。 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部分干部对“第一议题”的政治 属性认识不足。有的同志认为社会工作部主要承担基层治理、志 愿服务等具体业务,“理论学习是务虚,业务推进才是务实”;有 的同志将“第一议题”简单等同于“政治任务”,满足于“完成 规定动作”,缺乏“学思用贯通”的主动意识。这种认知偏差导 致理论学习与实践需求“两张皮”,削弱了“第一议题”制度的 引领作用。 二、实践转化“浮在面上”,知行合一存在落差 “第一议题”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但从 督查情况看,部分党员干部存在“学归学、做归做”的现象,未 能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难题的具体举措。 在基层治理领域,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转化不够 深入。今年 4 月,部里部署开展“社区服务提质增效”专项行动, 要求各街道结合“第一议题”学习中关于“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的论述,梳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但在 6 月督查中发现,部分社 区仍存在“重台账轻实效”问题:城关街道某社区将“每月开展 3 次便民服务”作为重点指标,却未统计群众满意度;幸福里社 区上报“解决小区停车难问题”,实际仅新增 20 个临时车位,未 触及停车位规划不合理等根本矛盾。深入调研发现,这些问题的 背后,是部分干部将“以人民为中心”简单理解为“完成服务数 量”,忽视了“服务质量”“群众感受”等核心要素。 在社会组织管理领域,对“坚持党的领导”要求的落实存在 薄弱环节。近年来,我县社会组织数量年均增长 12%,但党建覆 盖仍有缺口。今年 5 月,部里组织社会组织负责人参加“第一议 题”专题学习会,重点学习《习近平关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 要论述》。但从后续跟踪看,6 家新成立的社会组织中,仅 2 家 同步建立党组织;3 家已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存在“组织生 活与业务活动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