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县司法局2025年上半年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工作情况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县司法局 2025 年上半年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 工作情况报告 2025 年上半年,**县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扣“坚 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线,以“人民参与、人民受益、 人民满意”为导向,聚焦基层治理现代化目标,在多元解纷、普 法宣传、队伍建设、平台创新等方面下足“绣花功夫”,推动人 民参与法治建设从“被动配合”向“主动融入”转变,从“单向 管理”向“双向共治”升级。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耕多元解纷“责任田”,架起群众连心桥。基层矛盾 纠纷是检验法治建设成效的“晴雨表”。今年以来,我们坚持把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矛盾不上交”为目标,构建起“党委领导、司法牵头、部门协同、 群众参与”的大调解格局。年初,局党组牵头制定《**县 2025 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攻坚行动方案》,将全县 12 个乡镇(街道) 划分为 5 个片区,由班子成员包片督导,每月开展“下沉式”调 研。3 月,在走访马市镇清水村时,我们发现部分村民因灌溉水 渠权属问题引发争执,矛盾已持续半月。局党组立即联合农业农 村局、村委会召开“院坝协商会”,邀请熟悉水利政策的退休干 部、村里德高望重的老支书参与调解。调解团队连续 3 天蹲点走 访,翻出 1998 年土地确权档案,核对历史水系图,组织双方现 场勘查水渠现状,最终促成村民签订《水渠共管协议》。这起纠 纷的成功化解,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 要“把准脉”“开对药”,既要讲法律政策,更要讲乡土人情。为 提升调解专业化水平,我们在原有 12 个乡镇调委会、216 个村 (社区)调委会基础上,创新组建“三专”调解队伍——即“专 业律师库”(吸纳 15 名县域执业律师轮流坐班)、“行业专家团” (涵盖婚姻家庭、劳动争议、物业纠纷等领域 20 名业务骨干)、 “乡贤调解员”(从老党员、老教师、退役军人中选拔 50 人)。 上半年,全县各级调解组织共受理矛盾纠纷 1236 件,成功化解 1189 件,化解率 96.2%,其中“三专”队伍参与调解的案件占比 达 68%,调解成功率较去年同期提升 5.3 个百分点。特别值得一 提的是,我们在工业园区设立“企业矛盾调解工作站”,针对劳 资纠纷、合同履约等高频问题,联合工会、人社部门开展“每周 一巡诊”,上半年已帮助 37 家企业解决用工纠纷 42 起,为企业 挽回经济损失 210 余万元,相关经验被《**日报》专题报道。 二、打造普法宣传“立体网”,播撒法治种子雨。“法治建设 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我们始终把普法 宣传作为基础性工程,坚持“群众需要什么就普什么,哪里薄弱 就补哪里”,推动法治宣传教育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 转变。针对农村地区“留守老人多、法治意识薄”的特点,我们 创新推出“流动法治课堂”。组织司法所干警、村(居)法律顾 问组成“轻骑兵”,带着便携式投影仪、案例手册,深入田间地 头、村头巷尾开展宣讲。上半年,共开展“田埂普法”“院坝说 法”等活动 86 场,覆盖群众 1.2 万人次。在龙塘镇高桥村,我 们结合村民关心的“土地流转费拖欠”“赡养义务履行”等问题, 用方言编排《法治三句半》,在村文化广场演出时,台下老人纷 纷跟着哼唱,一位 82 岁的王奶奶感慨:“原来法律不是书本上的 字,是能护着咱老百姓的‘护身符’!”针对青少年群体,我们打 造“沉浸式”普法品牌。联合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开设“法治第 二课堂”,通过模拟法庭、法治情景剧、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 让青少年“零距离”感受法律威严。5 月,在**中学举办的“未 成年人保护”主题模拟法庭中,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 还原一起校园欺凌案件的审理过程。庭审结束后,参与“扮演” 的初二学生小李说:“以前觉得法律离我们很远,现在才明白, 一句玩笑话可能变成伤害,学法守法要从自己做起。”据统计, 上半年全县学校开展法治活动 52 场,覆盖学生 3.8 万人次,学 生法治知识测试优秀率较去年同期提高 12%。我们还注重挖掘本 土法治文化资源。依托**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优势,将法治 元素融入古街巷、老祠堂改造,在县城中心打造“法治文化公 园”,设置法治典故长廊、法律知识灯箱、互动答题装置;在棠 浦镇挖掘清代“乡约碑”中的“戒斗、戒讼、戒奢”传统,整理 成《古村新约》法治手册发放。这些“接地气”的法治文化载体, 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接受法治熏陶,上半年相关阵地累 计接待群众 15 万人次,成为网红“打卡点”。 三、建强基层法治“主力军”,激活治理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