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全市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市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工作会议,主 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 总结我市地理标志工作的阶段性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 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推动地理标志产业高质量发展。参 加今天的会议有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各县(区)分管负责同 志,市场监管、农业农村、文旅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部分地 理标志企业代表。刚才,*区、县市场监管局和农产品合作社作 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好,既分享了成功经验,也提出了务实举 措,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 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的重大意 义 地理标志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域特色资源的 “金字招牌”,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更是乡村振兴的 “金钥匙”。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 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促进创新要素自主有序流动、高效配置。 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工作,既是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 行动,也是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一,从 历史传承来看,地理标志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魅 力。我市作为农业大市,拥有年的农耕文明史,孕育了如镇葡萄、 *街道茶叶、县柑橘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产品。这些产品 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以镇葡萄 为例,其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因独特的土壤成分和气候 条件,所产葡萄含糖量比普通葡萄高出 3~5 个百分点,曾作为 贡品进献宫廷。保护好这些地理标志,就是保护我们的文化根脉, 传承历史记忆。第二,从经济价值来看,地理标志能显著提升产 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据统计,我市已注册的 12 个地理标志 产品,平均售价较同类非地理标志产品高出 30%以上,带动相关 产业链产值突破 50 亿元。其中,*县柑橘通过地理标志认证后, 年销售量从认证前的 8000 吨增长至 2.3 万吨,销售额从 1.2 亿元 攀升至 4.8 亿元,直接带动周边 3000 余户农户户均年增收 2.6 万 元。这充分证明,地理标志能够让优质特色产品“优价”,让农 民群众“得利”。第三,从发展大局来看,地理标志是推动乡村 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市正处于转型升级的 关键时期,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地理 标志产业涵盖种植、加工、销售、文旅等多个环节,能够有效整 合一、二、三产业资源,形成“一标带一业、一业富一方”的良 好格局。例如,*区依托“*湖大闸蟹”地理标志,打造了集养殖、 加工、餐饮、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年接待游客超 50 万人次, 带动就业岗位 1.2 万个,推动了农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各级 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的 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这项工作摆在 突出位置,用心用情用力抓好抓实。 二、肯定成绩与正视问题,准确把握我市地理标志工作的现 状 近年来,我市坚持“保护为主、运用为要、管理为基、服务 为魂”的工作方针,在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客观分析、精准施策。 (一)工作成效显著,地理标志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一是地 理标志数量稳步增长。截至 2024 年底,全市累计注册地理标志 证明商标 18 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12 个,涵盖农产品、手工艺 品、特色食品等多个领域。其中,2024 年新增地理标志 5 件, 创历史新高,数量在全省 16 个地市中排名第 4 位。*县“*山云 雾茶”、*区“*河莲藕”等一批地理标志产品成功获批,进一步 丰富了我市地理标志产品矩阵。二是保护体系逐步完善。我市成 立了地理标志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统筹协 调市场监管、农业农村、文旅等 12 个部门力量,形成了“政府 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出台了《全市地理标 志保护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 年)》,明确了目标任 务、责任分工和保障措施。建立了地理标志数据库,对全市地理 标志产品的名称、地域范围、技术标准、使用企业等信息进行动 态管理,实现了“一品一档”。三是宣传培训广泛开展。借鉴*区 “地理标志进企业、进社区”的成功经验,全市各地累计开展专 题讲座、案例讲解、互动问答等活动 86 场次,发放宣传材料 3.2 万余份,覆盖企业员工、社区居民、农户等超 5 万人次。通过宣 传培训,企业和群众对地理标志的认知度从 2021 年的 35%提升 至 2024 年的 72%,特色农产品企业申报注册商标的主动性明显 增强,2024 年新增农产品商标注册申请 120 件,同比增长 45%。 四是市场监管持续加强。全市开展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专项整 治行动 23 次,出动执法人员 1.2 万人次,检查市场主体 8600 余 家次,查处滥用、伪造冒用地理标志等违法案件 45 起,罚没款 总额达 280 万元。建立了“抽查—整改—回头看”闭环机制, 对 15 家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跟踪复查,确保整改到位,有效维 护了地理标志市场秩序。 (二)问题不容忽视,地理标志发展瓶颈亟待突破。在肯定 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地理标志工作还存在一 些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品牌影响力不够 强。虽然我市地理标志数量不少,但在全国叫得响、有影响力的 品牌不多。在 2024 年中国地理标志品牌价值评价中,我市仅有 “*镇葡萄”进入前 100 名,其他多数地理标志产品的知名度局 限于省内或周边地区。部分地理标志产品缺乏系统的品牌策划和 市场推广,“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问题突出。二是产业链条不够 长。多数地理标志产品仍以初级农产品形式直接销售,深加工环 节薄弱,附加值不高。例如,*县柑橘深加工率仅为 20%,远低 于全省 35%的平均水平,缺乏果汁、果酱、果酒等深加工产品, 产业链条短、抗风险能力弱。三是管理使用不够规范。部分地 理标志使用企业存在重申请、轻管理的现象,产品质量控制不 严,标准执行不到位。有群众反映,个别企业生产的“*河莲藕” 在口感、色泽等方面与地理标志标准存在差距,影响了品牌信誉。 此外,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不规范的问题也时有发生,如超范 围使用、擅自修改标志样式等。四是服务保障不够有力。地理标 志工作涉及多个部门,但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还不够紧密,存在 “各自为战”的现象。基层专业人才匮乏,全市从事地理标志工 作的专职人员不足 50 人,且多数缺乏系统的知识产权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