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促进农业企业和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会
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促进农业企业和经营主体高质量
发展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
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总结我市农业企业和经营主体
发展的成效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安排部署下一阶段
重点工作,推动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迈出更大
步伐。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各县(市、
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
市自然资源局、市金融办等市直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重点农业
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代表。刚才,*区、*县、市农业农村局、
*农业企业分别作了汇报发言,既谈了工作成效,也讲了思路举
措,内容务实、亮点突出,我都同意,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借
鉴,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促进农业企业和经营主体高质
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企业和经营主体是农业农村发
展的中坚力量。推动农业企业和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夯
实农业根基的关键之举,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
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这
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支撑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产业振兴,主体为要。农业企业和经
营主体作为农业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
农户,是衔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关键纽带,也是推动乡村产业振
兴的核心力量。近年来,我市区通过培育壮大农业企业,带动镇、
*街道发展特色种植基地 12 万亩,吸纳农村劳动力 3.2 万人,户
均年增收达 1.8 万元;*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牵头打造的“稻渔共
生”示范园,辐射带动周边 5 个村发展订单农业,村集体经济年
均增长 25%。实践证明,只有农业企业和经营主体强起来,乡村
产业才有支撑力,乡村振兴才有持久力。当前,我市乡村振兴正
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通过培育高质量的农业经营
主体,推动乡村产业从“小散弱”向“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
转型,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是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坚实基础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重要农产品供给是民生之基。农
业企业和经营主体作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提高单产、保障供给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去年,我市
农业企业承担了全市 60%以上的粮食规模化种植任务,其中粮食
种植企业通过推广良种和标准化种植技术,带动镇片区小麦亩产
提高 8%、玉米亩产提高 10%;*养殖企业建成标准化养殖场 20
个,年出栏生猪 50 万头,占全市出栏量的 35%,有效保障了市
场供应。当前,受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影响,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压力持续加大。只有推动农业企业
和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才能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
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底
线。
三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发展农业的最终目的是让农民受益。农业企业和经营主体通
过“企业+合作社+农户”“订单农业”等模式,将农民组织起来
参与产业链各环节,让农民在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分红返利等
方面获得稳定收益,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方式。据统计,
我市参与合作经营的农户,年均收入比普通农户高 30%以上。区
水果种植企业与 2000 户农户签订合作协议,农户不仅获得每亩
800 元的土地流转费,还能通过参与种植管理获得月薪 3000 元
以上的收入,企业盈利后再按利润的 15%向农户分红,去年户均
额外增收达 5000 元。当前,我市农民增收仍面临产业基础薄弱、
增收渠道不宽等问题,只有让农业企业和经营主体更好发展,才
能带动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持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二、总结成效经验,坚定促进农业企业和经营主体高质量发
展的信心决心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农业农村
工作的部署要求,聚焦农业企业和经营主体发展需求,扎实开展
“送信心、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解难题”等活动,取得
了一系列积极成效,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四送一解”活动深入开展,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各地各部门坚持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主动下沉服务,面
对面听诉求、实打实解难题,让企业感受到了党委政府的关怀和
支持。区作为全市试点,率先开展“四送一解”专项行动,组织
农业、发改、金融等部门成立 12 个工作组,累计走访农业企业
和经营主体 425 个(次),收集用电保障、用地审批、资金周转
等各类问题 43 个,目前已解决到位 31 个,解决率达 72%。其中,
帮助农产品加工企业协调电力部门完成线路改造,解决了生产用
电不足问题,企业月产量从 150 吨提升至 200 吨;为*养殖合作
社协调自然资源部门办理设施农业用地手续,新增养殖大棚3000
平方米,年出栏量增加 1.2 万头。县同步推进“千企走访”活动,
组织干部包联 186 家重点农业企业,累计开展上门服务 230 次,
解决物流运输、用工短缺等问题 28 个,其中帮助镇蔬菜合作社
联系外地客商,打通了滞销蔬菜的外销渠道,挽回损失 80 余万
元。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走访农业企业和经营主体 2800 余个
(次),解决各类问题 210 余个,经营主体满意度达 95%以上,
“有困难找政府、遇难题有人帮”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二是政策宣传落实到位,惠企红利充分释放
为让农业经营主体“懂政策、用政策、享政策”,各地各部
门创新宣传方式,细化政策措施,推动各项惠企政策精准落地。
市农业农村局牵头梳理农业领域惠企政策 30 余项,编制《农业
惠企政策清单》,明确政策内容、申报条件、办理流程等,通过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推送。区通过召开政策宣讲会、发放
明白卡、一对一解读等方式,开展政策宣讲 25 场(次),覆盖经
营主体 500 余家,印发《农业领域政策及核心条款清单》300 余
份,帮助茶叶企业成功申报省级龙头企业,获得奖补资金 50 万
元;指导*合作社包装“有机蔬菜种植”项目,争取到中央农业
生产发展资金 30 万元。市经开区联合财政、税务部门开展“政
策进企业”活动,举办专题宣讲会 18 场,帮助 23 家农业企业享
受税收减免政策,累计减免税额 120 万元。在政策激励下,全市
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今年上半年新注册农业企业
156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89 家,分别同比增长 18%和 12%;包
装产业发展项目 68 个,已争取到位各类资金超 500 万元,其中
千亿级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