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特殊老年群体安全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
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特殊老年群体安全保障工作会议,
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特殊群体关爱服务的指
示精神,总结前期全市在特殊老年群体安全保障方面的工作成效,
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问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切实筑牢
特殊老年群体的安全防线。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委相关领导、各
县(区)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市民政局、卫健委、应急管理局等
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部分街道、社区代表。刚才,*区民
政局、*街道办事处作了汇报发言,讲的都很好,既分享了务实
有效的工作举措,也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我都同意,大家
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落实好。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
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做好特殊老年群体安全保障工
作的重要意义
特殊老年群体,包括孤寡独居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空巢
老人等,是社会中最需要关心、最需要帮助的群体之一。做好他
们的安全保障工作,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安宁,更关系到
社会的和谐稳定,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是
衡量我们工作温度与精度的重要标尺。
从现实需求来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市
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长。截至 2024 年底,全市 60 岁以上老年人
口已达万人,占总人口的%,其中特殊老年群体约万人,占老年
人口总数的%。这一群体由于身体机能退化、行动不便、缺乏家
人陪伴等原因,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安全风险,尤其是在极
端天气条件下,如夏季持续高温、冬季严寒冰冻等,他们的安全
保障问题更为突出。就像前段时间,我市遭遇了连续 15 天 35℃
以上的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甚至达到 40℃,这对特殊
老年群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在这样的背景
下,做好防暑降温、居家安全等保障工作,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
相关部门的紧迫任务。
从社会治理角度来讲,特殊老年群体的安全保障是基层社会
治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反映了我们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水平。近年来,我市各地各部门在特殊老年群体关爱服务方面做
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区街道开展的“夏日送清凉、
安全伴左右”活动,通过精准入户、查患排险等举措,为辖区孤
寡独居老人撑起了“平安伞”,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但我们
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部
分地区对特殊老年群体的底数掌握不够精准、服务保障措施不够
到位、部门之间协同联动不够紧密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
决,不仅会影响特殊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引发安全事
故,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从责任担当层面而言,保障特殊老年群体的安全,是我们各
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每
一位老人都能安享晚年,让整个社会都充满尊老爱老的良好风
尚”。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
把特殊老年群体的安全保障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高度的
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各项工作,让特殊老年
群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二、肯定工作成效,总结特殊老年群体安全保障工作的有益
经验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地各部门紧
紧围绕特殊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在特殊老年群体安全保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许多宝贵
经验。
(一)精准摸排底数,建立健全信息台账
精准掌握特殊老年群体的基本情况,是做好安全保障工作的
前提和基础。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信息摸排工作,组织专门力量
深入社区、村屯,对孤寡独居、失能半失能、空巢等特殊老年群
体进行全面排查登记。市民政局牵头建立了全市特殊老年群体信
息管理系统,将老人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健康
状况、照料情况等信息全部录入系统,实现了动态管理和实时更
新。截至目前,系统已录入特殊老年群体信息*万条,为开展精
准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县采取“社区网格员上门排查+邻里互
助反映+部门信息共享”的方式,确保信息摸排无遗漏、无差错。
仅今年上半年,县就新增特殊老年群体登记信息条,更新信息条,
有效提升了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创新服务模式,提供多元化关爱服务
各地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为特殊老年群体提供多
样化、个性化的关爱服务。在日常照料方面,许多社区开展了
“助餐、助浴、助医、助行、助购”等“五助”服务,解决了特
殊老年群体的生活难题。区街道设立了“老年食堂”,为辖区行
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每天有余名老人受益。在健康
保障方面,卫生健康部门组织医护人员定期为特殊老年群体开展
健康体检、上门巡诊、慢性病管理等服务。今年以来,全市共为
特殊老年群体开展健康体检万人次,上门巡诊万次,有效预防了
疾病的发生。在精神慰藉方面,各地组织志愿者开展“一对一”
结对帮扶活动,定期上门陪老人聊天、读书、开展文体活动,丰
富了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市志愿者协会发动余名志愿者与特殊
老年群体结成帮扶对子,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时长达到万小时。
(三)强化安全保障,筑牢风险防范底线
针对特殊老年群体在居家安全、出行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风险,
各地各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强化安全保障。在居家安全
方面,组织专业人员对特殊老年群体的居住环境进行安全隐患排
查,重点排查用火、用电、用气等方面的隐患,并协助进行整改。
如区名都社区在夏季高温期间,组织工作人员对辖区孤寡独居老
人家中进行全面排查,共排查出安全隐患处,当场整改处,联
系专业人员上门整改处,有效降低了安全风险。在出行安全方
面,为部分行动不便的老人配备了助行器、轮椅等辅助器具,在
社区主要道路、楼道等场所安装了扶手、防滑垫等设施,方便老
人出行。县投入万元,为个社区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安装扶手个、
防滑垫块,极大地提高了老人的出行安全系数。在应急处置方面,
建立了特殊老年群体应急响应机制,为老人配备了紧急呼叫设备,
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够及时得到救助。今年以来,全市通过紧
急呼叫设备救助特殊老年群体人次,挽回了多名老人的生命。
(四)凝聚工作合力,构建协同联动机制
特殊老年群体安全保障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各方
密切配合、协同发力。我市建立了由市委政法委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