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基层减负增效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基层减负增效工作推进
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为基层减负的决
策部署,总结我县近年来基层减负工作成效,分析当前存在的问
题不足,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进一步动员全县上下统一
思想、凝聚共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基层减负工作走深
走实,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县委、
县政府在家领导班子成员,各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镇长
(主任),县委各部委、县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主要
负责同志,部分驻县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刚才,* 镇、街道、县
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分别作了汇报发言,既谈了工作成效,
也讲了思路举措,内容务实、重点突出,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
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基层减负工作的重大意义
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是联系服务群众的“前
沿阵地”。为基层减负不是简单的 “减法”,而是对工作理念、
方式方法、制度机制的深刻变革,事关党的执政根基巩固,事关
全县发展大局。我们必须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
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一是这是践行初心使命、厚植党的执政根基的必然要求。我
们党的根基在基层、血脉在基层、力量在基层。基层干部每天
面对的是群众最直接的诉求,处理的是最具体的问题,他们的精
力是否集中在为民服务上,直接影响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安全感。近年来,通过持续减负,我县基层干部有了更多时间走
村入户、排忧解难,镇村在减负后,村干部每月走访群众的时间
平均增加了 3 天,解决了群众反映的饮水安全、道路维修等实
际问题 20 余件,群众满意度较往年提升了 15 个百分点。反之,
如果基层干部被大量的文山会海、过度留痕、多头督查所困扰,
就会挤占服务群众的时间和精力,长此以往,就会疏远与群众的
联系,损害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因此,为基层减负,本质上是
为了让基层干部卸下不必要的包袱,把更多心思和精力用在办实
事、解民忧上,不断筑牢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是这是提升治理效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
我县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乡村振兴、项目建
设、民生保障等各项任务艰巨繁重,迫切需要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集中攻坚。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仍然
存在,比如有的部门习惯于 “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
议”,去年我县某部门针对同一项惠农政策,先后下发 5 个文件,
内容大同小异,让基层无所适从;有的督查检查 “走马观花”,
只看台账不看实效,* 街道曾在一周内接待了 7 个不同部门的
督查组,都是围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但检查标准不一、要求各
异,基层干部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准备材料、陪同检查。这些问
题不仅增加了基层负担,更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只
有通过切实减负,才能让基层干部从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聚焦
主责主业,集中精力抓落实、促发展,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三是这是转变工作作风、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举措。形
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加重基层负担的主要根源,也是作风建设的
大敌。近年来,我县通过查处一批典型案例、完善一批制度机制,
作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 “四风” 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
性,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回潮。去年,我县查处的 9 件形式主
义、官僚主义问题中,有 6 件涉及过度留痕、多头报表等基层
反映强烈的问题,这些问题表面上是工作方式的问题,实质上是
宗旨意识不强、政绩观错位的表现。为基层减负,就是要以作风
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弘扬求真务实、
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
格局,让政治生态更加清朗。
二、肯定成绩亮点,准确把握基层减负工作的当前态势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为基层减负作为一项重要政治
任务来抓,紧盯 “减负”“松绑”“赋能”目标,突出问题导向,
强化靶向发力,通过 “五措并举” 强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有效激发。
一是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减负“笼子”越扎越紧。我们深刻
认识到,减负不能只靠“运动式” 整治,必须靠制度管根本、
管长远。为此,我县细化了党委(党组)主体责任、一把手第一
责任、分管领导直接责任、领导干部 “一岗双责” 的具体任
务清单,明确了每个层级、每个岗位在减负工作中的职责分工,
形成了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上下联动” 的工作
机制。比如,县委办公室牵头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为基层减负的
若干措施》,从发文、开会、督查等 6 个方面列出了 28 条具体
举措,每条措施都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县政府办公室出
台了《督查检查考核事项管理办法》,对各类督查检查实行 “清
单化” 管理,未经审批的一律不得开展。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
和完善,为基层减负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去年以来,县委、
县政府发文同比减少 18.3%、17.2%,召开会议分别同比下降
13%、20.4%,从源头上减少了对基层的干扰。
二是思想认识持续深化,减负 “根基” 越筑越牢。我们坚
持把思想教育摆在首位,依托 “子午讲坛”“干部研讨培训班”
等载体,通过常态化学习、示范化教学、研讨式感悟等方式,引
导各级干部深刻认识基层减负的重要性,克服 “松口气、歇歇
脚” 的懈怠情绪。去年以来,我县共举办 “子午讲坛” 12 期,
专题研讨培训班 8 期,培训各级干部 3000 余人次,邀请了省
市专家、基层一线干部进行授课,用鲜活的案例、详实的数据讲
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让干部在思想上受到深刻洗礼。
* 镇通过开展 “减负增效大讨论” 活动,组织镇村干部对照典
型案例进行自查自纠,共查找出自身存在的重痕迹轻实效、重报
表轻服务等问题 15 条,并逐一制定了整改措施。通过持续的思
想教育,各级干部的宗旨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持续转变,
为基层减负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是问题整治精准有效,减负 “成效” 越来越实。我们聚
焦基层反映强烈的文多、会多、督查多 “三多” 问题,采取
“一线监测、分类处置、靶向整治” 的方式,精准发力、持续
攻坚。在全县选取了 2 个镇、5 个村作为一线监测点,每月收
集基层在文、会、督查等方面的情况,组织专人进行分析研判,
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向相关单位发函提醒。去年
以来,共向 12 个单位发出提醒函 15 份,督促整改问题 23 个。
针对不同单位存在的问题,采取分类处置的方式:对存在共性问
题的单位,如部分县直部门存在的发文不规范、督查频次过高等
问题,进行集中约谈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