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现在开会,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推进
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
决策部署,总结我县近年来基层应急能力建设的成效与经验,分
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一
步动员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合力,以更实举措、更强力度推
动基层应急能力实现新提升,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
全防线。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相关
领导同志;各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镇长(主任)及应急
管理和综合执法办公室主要负责同志;县级有关部门(包括应急
管理、自然资源、水利、林业、交通、住建、农业农村等)主要
负责同志;部分重点企业(如矿山、危化品、建筑施工等领域)
负责人。刚才,*镇、*街道、县应急管理局、县自然资源局作了
汇报发言,既总结了各自在基层应急能力建设中的实践探索和特
色做法,也分析了存在的短板不足,提出了务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讲的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深刻认识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
的重要性紧迫性
基层是应急管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防范化解风险、应
对处置突发事件的前沿阵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摆在突出位
置,围绕“保民安、护民利”的核心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
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深刻认识当前形势下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现
实紧迫性。
一是成绩值得肯定,基层应急能力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近年来,全县上下聚焦责任落实、网格落地、措施落细,通
过“三聚三多”举措,推动基层应急能力建设不断走深走实。在
责任体系构建上,我们结合全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纵深推
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了县、镇、村、组四级联动机制,
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覆盖。目前,全县 18 个
镇(街道)均已成立应急管理和综合执法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
人员 4-6 名,明确了各级各领域安全生产责任“最后一米”的落
实路径,通过制定“一份责任书、一本应急台账、一张安全网格
图”,让每个环节、每个岗位的责任都清晰具体、可查可究。在
基层力量整合上,我们创新推行“多员合一”机制,由政府统筹
落实工资报酬,整合村(社区)地灾监测员、护林员、保洁员、
交通劝导员、灾害信息员等岗位资源,共设置 2648 名村(社区)
网格员,实现了“一人多岗、一专多能”,有效解决了部分村(社
区)网格员力量薄弱、能力不足的问题。仅 2023 年,全县网格
员就累计排查各类安全隐患 1.2 万余处,上报灾害信息 360 余条,
协助处置突发事件 87 起,成为基层应急工作的“千里眼”“顺风
耳”。在应急基础保障上,我们持续加大投入,建成县级应急物
资储备库 9 个、镇(街道)储备库 18 个、村(社区)储备库 213
个,储备应急物资 84 类 50.3 万件,包括帐篷、棉被、救生衣、
应急食品等,基本满足了基层应对常见灾害的物资需求。同时,
我们注重科技赋能,2022 年建成小鱼易连会议系统,2023 年在
全市率先建成应急科达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中省市县镇五级互
联互通;为各镇(街道)、村(社区)配发天通卫星电话 235 部,
确保极端天气下通信畅通;建成 16 个防灾减灾避险示范点和宁
强高铁南站广场直升机简易起降点,空中应急救援能力得到显著
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更
是广大基层干部群众辛勤付出的体现,值得充分肯定。
二是问题不容忽视,基层应急能力建设仍有短板弱项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照新时代应
急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对安全的新期待,我县基层应急
能力建设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一是责任落实仍有“温差”。
部分镇(街道)和部门对“四级联动机制”理解不深、执行不力,
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现象,个别村(组)责任悬空,责任书变
成“墙上纸”,应急台账更新不及时、不精准,安全网格图与实
际情况脱节,导致一些风险隐患不能及时发现、有效处置。比如,
去年*镇发生的小型山体滑坡,因村级网格员责任未压实,预警
信息传递滞后,造成 2 户群众房屋受损,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
暴露出基层责任落实的漏洞。二是队伍能力存在“落差”。虽然
我们整合了 2648 名网格员,但部分网格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
不高,对防灾避险、应急处置等专业知识掌握不足,应对复杂
情况的能力有限。2023 年全县组织的网格员业务测试中,合格
率仅为 78%,有近 500 名网格员对基本应急技能不熟悉。同时,
基层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全县 240 支应急抢险救援队
伍 6843 人中,有专业资质的仅占 15%,实战经验丰富的骨干力
量不足,在应对山洪、泥石流等复杂灾害时,往往力不从心。三
是物资保障存在“偏差”。虽然应急物资储备总量不小,但分布
不够合理,部分村(社区)储备库物资种类单一,多以棉被、帐
篷为主,针对本地高发的地质灾害、洪涝等的专用物资(如抽水
泵、救生艇、破拆工具等)储备不足;部分物资更新不及时,
有 3 个镇(街道)储备库还存在过期应急食品、老化救生衣等问
题,影响应急使用效果。四是协同联动存在“时差”。部门之间、
层级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不够顺畅,“两委三部”牵头抓总作用
发挥不充分,有时出现“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现象。比如,
去年汛期,县气象局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后,因与水利、自然资源
部门信息共享不及时,导致街道一处低洼地带积水排除滞后,造
成 3 辆车辆被淹,直接经济损失约 20 万元。这些问题,必须引
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三是形势依然严峻,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刻不容缓
当前,我县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类风险
隐患交织叠加,应急管理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从自然风险
看,我县地处秦巴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是地质灾害、洪
涝、干旱、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的高发区。据统计,全县共有地
质灾害隐患点 286 处,涉及 12 个镇(街道)87 个村(社区),
威胁群众 1.2 万余人;有重点防洪河段 15 条,小型水库 23 座,
汛期防汛压力巨大;森林覆盖率达 68%,森林防火期长达 7 个月,
每年因自然因素引发的险情不在少数。从人为风险看,随着我县
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矿山、危化品、建筑施
工等领域安全风险凸显。目前,全县有矿山企业 18 家、危化品
生产经营企业 32 家、在建重点工程项目 25 个,这些领域稍有不
慎就可能发生安全事故。2023 年,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
故 12 起,虽然较上年下降 15%,但仍造成 5 人死亡、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