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联席会议上的汇报发言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2025 年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联席 会议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由我就 2024 年以来全市“双随机、一公 开”监管工作推进情况、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作简要汇报。 如有不妥,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一、以机制创新为基,织密监管“防护网”。今年以来,我 们紧扣“规范监管、精准监管、高效监管”目标,坚持把“双随 机、一公开”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治理效能的“先手棋”, 通过完善制度设计、强化部门联动、优化流程标准,推动监管从 “运动式”向“常态化”、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一 是制度框架更趋完善。联合 12 个市级部门修订《“双随机、一公 开”监管实施细则(2025 版)》,重点对抽查事项清单动态调整、 检查结果跨部门互认、失信联合惩戒衔接等 6 项机制进行细化。 例如,针对以往“抽查事项重复、标准不一”问题,我们将市场 监管、生态环境、税务等 8 个高频领域的事项整合为“综合查一 次”清单,涵盖登记事项、价格行为、污染防治等 23 个子项, 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截至目前,全市共梳理公布随机 抽查事项 187 项,较去年增加 12 项,覆盖市场主体类型从企业 扩展至个体工商户、社会组织,实现监管对象“应纳尽纳”。二 是部门协同更加紧密。建立“联席会议+专项工作组+信息共享平 台”三级联动机制,每月召开一次部门联络员例会,每季度组 织跨部门联合检查。今年 6 月,针对夏季食品安全风险高发问 题,我们牵头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城管执法等 5 部门,运用 “双随机”平台抽取 200 家企业(含食品生产企业、餐饮单位、 冷链仓储点),同步生成检查任务清单,各部门按职责分工同步 开展检查,避免了过去“多头查、重复查”现象。据统计,上半 年全市开展跨部门联合抽查 127 次,参与部门 23 个,检查市场 主体 1896 户,较去年同期减少入企检查频次 35%,企业满意度 调查显示,“对监管方式认可”一项得分从 82 分提升至 91 分。 三是流程标准更加规范。针对基层执法人员“不会查、查不准” 问题,我们编制《“双随机”检查操作手册(2025 版)》,细化现 场检查“六步法”(亮证告知、核对信息、查阅资料、实地核查、 记录问题、当场反馈),并配套制作“检查事项示例库”,涵盖 32 类常见行业的检查要点。例如,在检查餐饮单位时,手册不 仅列出“食品经营许可证是否过期”“后厨卫生是否达标”等基 础项,还新增“反食品浪费措施落实情况”“冷链食品溯源记录” 等个性化指标,让执法人员“照单操作、心中有数”。同时,我 们依托“互联网+监管”平台,实现检查任务自动派发、过程留 痕、结果实时上传,全程电子化率达 100%,杜绝了“人为干预” 和“数据造假”。 二、以精准监管为要,激活发展“源动力”。我们深刻认识 到,“双随机、一公开”不是简单的“随机抽、随便查”,而是要 通过差异化、精准化监管,既守住安全底线,又为企业松绑减负。 为此,我们在“分类分级”“信用赋能”“风险预警”上狠下功夫。 一方面,突出“分类监管”,让监管资源“好钢用在刀刃上”。结 合企业信用评价结果,将全市市场主体划分为“守信(A 类)、 警示(B 类)、失信(C 类)、严重失信(D 类)”四个等级,对 A 类企业实行“无事不扰”(原则上年度内抽查比例不超过 1%), 对 D 类企业实行“重点严管”(年度内抽查比例不低于 30%)。 例如,今年我们对全市 12 家纳税信用 A 级企业、56 家“守合同 重信用”企业实施“零抽查”,而对 32 家存在环保违法记录、15 家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增加抽查频次,既节约了行政成本,又 提升了监管效能。据统计,上半年 A 类企业抽查占比仅 0.8%, 而 C、D 类企业占比达 22%,真正实现了“监管跟着风险走”。 另一方面,强化“信用赋能”,让监管效果“从查到治”。我们推 动“双随机”结果与信用评价、政策扶持、融资贷款等深度挂钩, 建立“检查—反馈—整改—复查—信用修复”闭环机制。例如, 某制造企业在今年 5 月的“双随机”检查中被发现存在“安全生 产台账不完整”问题,被列入整改清单并同步推送至信用平台, 企业因此失去当年“瞪羚企业”申报资格;整改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