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全县党政机关学习《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交流会上的发言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县党政机关学习《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 浪费条例》交流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结合近期深入学习《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 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思考与工作实践,我围绕“学 条例、明方向、抓落实”这一主题,从“为何学”“学什么”“怎 么干”三个层面,与大家分享几点认识和体会。不妥之处,还请 各位批评指正。 一、深学细悟,在“原原本本”中筑牢思想根基 记得刚接到学习《条例》任务时,我作为县政府办公室负责 文字材料的秘书,第一反应是“这又是项常规学习任务”。但当 我逐章逐节研读原文,尤其是结合近年来中央和省市通报的多起 违反纪律规定典型案例,以及基层调研中看到的群众对“舌尖上 的浪费”“文件里的形式主义”的真实反馈后,彻底改变了最初 的想法。《条例》不是简单的“节约指南”,而是新时代全面从严 治党的制度利器,是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 现,更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政治底线”。 其一,《条例》是传承传统美德的“传家宝”。中华民族自古 就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古训。我在乡镇工作时, 曾跟随老书记走村入户,他总说:“群众碗里的饭粒,比咱们桌 上的酒肉金贵。”那时候乡里开会,茶杯是自己带的搪瓷杯,材 料用复写纸印,笔记本正面写完翻背面;食堂吃饭,领导干部 和群众打一样的菜,剩饭要倒进“节约桶”喂猪。这些细节让我 深刻体会到:节约不是“作秀”,而是融入血脉的为民情怀。《条 例》将这些传统美德制度化、规范化,正是要让好的作风“薪火 相传”。 其二,《条例》是破解现实问题的“对症药”。近年来,随着 办公条件改善,一些单位出现了“重硬件轻软件”“重面子轻里 子”的倾向:有的会议室空调温度常年低于 26℃,有的文件材 料“一印一大摞”却利用率不高,有的公务接待“讲规格、比档 次”,甚至出现超标准安排住宿、虚列开支等问题。去年,我在 审核某单位年度经费预算时发现,仅“办公耗材”一项就比上一 年增加了 30%,进一步核查发现,原来是打印机普遍存在“过度 打印”现象——有些文件仅打印几页,却整本装订;有些材料重 复复印,导致库存积压。这让我意识到:浪费就在身边,节约刻 不容缓。《条例》针对这些“常见病”“新变种”划出了红线、明 确了禁区,正是我们纠治顽疾的“药方”。 其三,《条例》是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去年夏天,我 带队到联系村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一位 70 多岁 的老党员拉着我的手说:“现在政策好,日子越过越甜,但咱不 能忘了‘紧日子’。村部楼前的路灯 24 小时开着,能不能调暗点? 灌溉渠的水管破了几个洞,修修补补还能用,别总换新的。”老 人的话朴实却深刻。群众的“紧日子”和干部的“日子”从来都 是紧密相连的。《条例》要求我们“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本质上就是要通过厉行节约,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与民同甘 共苦”的真心,从而赢得更广泛的信任和支持。 二、知行合一,在“细枝末节”中扛起责任担当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我始终认为: 《条例》落实得好不好,关键看“关键少数”能不能“以上率 下”,看具体工作能不能“落细落小”。结合近期工作实践,我总 结了“三个结合”的学习方法,努力做到“学用相长”。 一是“集中学”与“自主学”结合,让理论入脑。县政府办 公室作为全县政务运转的“中枢”,率先组织了“每日晨读 10 分 钟”“每月专题研讨”活动。我们把《条例》原文拆分成“经费 管理”“国内差旅”“公务接待”等 12 个专题,每周由分管副主 任领学,邀请县纪委监委、审计局同志解读政策;同时,要求每 名干部结合岗位撰写“节约微心得”,我牵头整理了《办公室节 约手册》,收录了“双面打印设置技巧”“电子设备待机省电方法” “会议材料精简清单”等实用内容。比如,过去我们印制文件习 惯“多印几份备用”,现在推行“按需领用、登记回收”,仅上半 年就减少纸张浪费 1.2 万张,相当于保护了 24 棵成年树木。 二是“查问题”与“促整改”结合,让短板显形。 今年 4 月,我们以《条例》为镜,开展了“办公室节约问题大排查”活 动。我和同事们一起“挑刺”:看会议室是否人走灯灭、空调是 否按时关闭,查公务用车是否“一车多用”、办公设备是否“带 病运行”,核会议活动是否“能简则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