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全县预防青少年溺水工作会议上的
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预防青少年溺水工作专题会议,主
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县面临的严峻形势,安排部署下一阶段
的重点工作。刚才,会议传达了上级关于预防学生溺水工作的最
新文件精神,*同志也通报了相关情况,我都同意。当前正值“七
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也是学生暑假期间溺水事故的最高发、最
易发时段,形势异常严峻,任务刻不容缓。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
治责任感和对人民生命财产极端负责的精神,迅速行动起来,采
取最坚决、最果断、最有效的措施,全力以赴打赢这场硬仗。下
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严峻形势,深刻理解防溺水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与紧
迫性
生命安全大于天,责任重于泰山。学生溺水事故,是人民之
殇,家庭之痛,社会之憾。近年来,溺水已成为我国青少年意外
伤害的首要死因,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这一问题更为突出。据全
国范围内的统计数据显示,青少年溺水事件中,发生在河道、池
塘等野外水域的比例高达 91.6%,12 至 16 岁的青少年是最高危
的群体。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逝去,是一
个个家庭的破碎,更是对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工作成效的严峻拷问。
就我县而言,防溺水工作的形势同样不容乐观。我县水系发
达,境内河流、水库、重点塘堰多达数百处,管理跨度大、监管
难度高。据水利、教育等部门联合摸排,全县范围内被列为高、
中风险等级的危险水域就有近百处,这些水域往往分布在村庄周
边、田间地头,与学生暑期活动范围高度重叠,构成了我们心头
最大的隐患。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暑期以来,全国范围内已通报
多起令人痛心的学生溺水事故。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事故风
险就在身边,悲剧随时可能发生。任何一丝一毫的麻痹思想、侥
幸心理和松懈情绪,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我们必须深刻
认识到,抓好防溺水工作,是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执政
理念的直接体现。每一个孩子的生命都无比珍贵,保护他们的安
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项工作不仅仅是教育部门或某个镇
街的单项任务,而是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人民群众获得
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全县上下必须
立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将防溺
水工作置于当前安全工作的首要位置,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
任感,把工作抓得更紧、更实、更细,坚决守护好广大青少年的
生命安全。
二、聚焦突出问题,以刮骨疗毒的勇气补齐短板弱项
近年来,我们虽然在防溺水工作上做了一些努力,取得了一
定成效,但必须正视,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短板和漏洞。这些问
题不解决,我们的安全防线就不牢固。
第一,责任落实存在“温差”。“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依然
存在。在责任传导上,压力层层递减,导致一些基层单位和村居
社区对防溺水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的认为这是
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责任,与己无关;有的满足于发了文件、开了
会议,但在具体落实上浮于表面,缺乏深入、细致、持续的跟进
和检查;有的村干部对辖区内的危险水域底数不清、情况不明,
日常巡查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第二,隐患排查存在“盲区”。虽然我们每年都组织排查,
但排查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加强。部分危险水域的警示标识不清、
不全,甚至破损、缺失后未能及时更新。一些水库、塘堰、引水
渠的防护设施,如护栏、隔离网等,存在缺失或损坏现象,没有
形成有效的物理隔离。特别是对于一些因采砂、取土、工程建设
形成的临时性水坑,以及一些位置偏僻、不易察觉的野塘,排查
工作容易出现遗漏,成为监管的“真空地带”。
第三,宣传教育存在“落差”。我们的宣传教育方式有时还
停留在拉横幅、发传单、开班会的传统模式上,形式较为单一,
内容不够生动,对学生的吸引力和警示力不强。教育的效果没有
真正入脑入心,一些学生对溺水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对自身的游
泳技能过于自信,导致“会游泳也会溺水”的悲剧时有发生。同
时,家校联动机制不够紧密,对家长的宣传教育和责任告知还不
够到位,特别是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等重点群体的监护人,未
能实现有效覆盖和精准滴灌,导致家庭监护这一关键防线存在薄
弱环节。
第四,协同共治存在“壁垒”。防溺水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
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镇街、全社会齐抓共管、协同作战。但
在实际工作中,部门之间、条块之间还存在信息不共享、行动不
协调的问题,未能形成“一盘棋”的工作格局。水利部门管水域,
教育部门管学生,公安部门管出警,文旅部门管景区,各自为战
的现象削弱了整体防控合力。这种“九龙治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