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在《习近平经济文选》第
一卷专题培训会上的研讨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有这次宝贵的机会,和大家共同学习《习近平经
济文选》第一卷,并结合自身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文
选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系统展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发展脉络
和科学体系。作为一名卫生健康战线的干部,初读时,我思考的是
经济发展理论与卫生健康事业之间似乎隔着一层专业壁垒;但随
着学习的深入,我愈发感到,这不仅是一部指导经济工作的权威教
材,更是一部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经典著作,为我
们做好新时代的卫生健康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特别是当前正处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
篇的关键节点,这次学习恰逢其时。下面,我将围绕“以人民为中
心的发展思想”这一核心主线,从三个层面,汇报我的学习感悟与
反思。
一、从“治病为中心”到“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立场之变
学习文选,最深刻的触动,是贯穿始终的“人民立场”。书中反
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让我
深刻反思,卫生健康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究竟是什么?过去,我
们的工作重心可能更多地放在了医院建设、床位增加、技术提升
上,这些固然重要,但它们本质上是“治病”的手段。而经济发展
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健康,无疑是这一切的基石。
这种认识的转变,意味着我们价值坐标的重塑。它要求我们
跳出“就卫生看卫生、就医疗谈医疗”的局限,将卫生健康事业
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去考量。健康不仅仅是民生问题,更
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一个地区人民的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劳动
力的质量、社会活力的强弱以及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推
动卫生健康事业,实际上就是在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最宝
贵、最持久的“人力资本”。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推动“健康 XX 行动”,就不能仅仅将
其看作是一项行业任务,而应将其视为一项为城市未来发展奠定
基础的战略工程。其核心是从被动地“应对疾病”,转向主动地
“投资健康”。这意味着,我们的资源配置、政策设计和工作评价
体系,都必须围绕“人民健康”这个中心来重新构建。例如,在制
定公共卫生政策时,需要更多地倾听群众的声音,了解他们最迫切
的健康需求是什么?是更便捷的就医渠道,还是更科学的健康知
识,抑或是更普惠的慢病管理服务?只有把这些群众关切的“小事”
当作我们工作的“大事”,才能真正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想,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公平、更实在地体现在每一位市民的健
康获得感上。
二、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文选系统阐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
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为我们破解卫生健康领域的深层次矛盾和
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第一,以“创新”驱动,破解体制机制束缚。卫生健康领域的
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许多难题并非投入不足,而是体制机制的束缚。
书中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论述给了我很大启发。医疗服
务的供给,同样存在结构性问题。如何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效
率?我认为,关键在于制度创新。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学习借鉴
XX 医改经验。其精髓并非简单的药品零加成或薪酬改革,而在于
通过“三医联动”的系统性改革,重塑了医疗、医保、医药三者
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触动了利益格局,目的就是让公立医院回归
公益属性。这是一种深刻的制度创新。对我市而言,作为国家紧
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城市,我们组建了 3 个城市医疗集团和 26
个县域医共体。这不应仅仅被看作是行政上的“捆绑”,而应是
一次深刻的创新实践。其目的是通过管理、技术、资源、信息的
整合创新,真正形成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