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主要任务是深
入分析当前我市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审议有关文件,
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刚才,我们共同审议了今年的工
作要点、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协作机制以及第二批人才
创业扶持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这几项工作都很有针对性,也很有
分量,标志着我市的人才工作正在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
水平迈进。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我们正
处在纵深实施“一三三四”高质量发展战略、奋力实现全面振兴
新突破的关键时期。越是任务艰巨、挑战严峻,我们就越要牢固
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谋人才就是谋未来”的理念,以识才
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
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 XX 的振兴发展事业中来。下面,我讲
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挑战,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
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市委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党管人才
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在人才的“引、育、留、用”各
环节持续发力,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市
的人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初步构建了覆盖国内外顶尖人才到基
础实用人才的 A、B、C、D、E 五类人才分类评价体系,为精准
引才、靶向施策提供了基本遵循。人才发展的平台载体日益丰富,
人才创业扶持专项资金等激励措施精准落地,有效激发了广大人
才的创新创业热情。
就在我们今天审议的第二批资助项目中,既有来自市中心医
院的 XX 同志,聚焦《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患者的个性化治疗》,
瞄准医疗技术前沿;也有来自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的 XX 同志和
XX 同志,分别致力于绿化树种的无公害防治和高寒地区经济作
物的繁育栽培,为筑牢我市生态屏障贡献智慧;还有来自市畜牧
科学研究院的 XX 同志,深入研究盐碱化草地改良技术,为我市
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新路。这些项目,虽然领域不同,但都紧密
围绕我市的产业特色和民生需求,充分展现了我市人才队伍的活
力与担当。这说明,我们的人才沃土正在变得越来越丰厚,尊重
人才、渴求人才的氛围正在变得越来越浓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对标“一三三四”
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宏伟蓝图,对照兄弟地市“百舸争流、千帆竞
发”的引才态势,我市的人才工作仍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主要
体现在:人才总量不足与结构性矛盾并存,特别是在新能源、高
端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产业集群,领军人才和高技
能人才缺口较大;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够活,破除“四唯”
顽疾、为用人单位充分放权赋能的改革举措仍需深化,人才评价、
激励、流动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人才生态的“软环境”还有待
提升,在提供全周期、精细化、个性化服务方面,我们还有很多
工作要做。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也是我们必须下大力
气解决的时代课题。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提高站位,深化认识,
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把人才
工作抓得更紧、更实、更有成效。
二、聚焦中心,服务大局,以“一三三四”战略需求为导向
汇聚天下英才
人才工作的价值,最终要体现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一
三三四”高质量发展战略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总牵
引、总抓手。我们所有的人才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
精准对接战略需求,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让人才优势转化
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胜势。
第一,要紧扣“一个头等大事”集聚农业科技人才。粮食安
全是“国之大者”,抓好粮食增产是我市必须扛起的重大政治责
任。保障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我
们要围绕盐碱地改良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种业振兴、黑
土地保护等重点任务,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
农民的农业科技人才。要支持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设立
首席科学家、首席专家岗位,鼓励科研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把论
文写在 XX 的大地上。要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就需
要我们培养更多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田秀才”“土专家”,让科
技为我市的全省“千亿斤粮食”工程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第二,要紧扣“三大资源优势”盘活产业创新人才。我市拥
有得天独厚的新能源、农牧产品、特色旅游三大资源。将资源优
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关键靠创新驱动,核心靠人才引领。在新能
源领域,我们正在全力建设“XX 氢谷”,打造国家级战略性新
兴产业集群。这需要我们不仅要引进能够进行“源网荷储”一体
化模式研究的顶尖专家,还要汇聚一大批从事风电、光伏、储能
技术研发、装备制造、项目管理的高水平工程师和技术团队。在
农牧产品加工领域,要跳出“原字号”思维,向精深加工和全产
业链延伸,就需要我们集聚食品科学、生物工程、品牌营销、冷
链物流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支持“XX 示范园区”等头部企业发
展,真正把“农头工尾”“粮头食尾”这篇文章做深做透。在特
色旅游领域,我们要打好绿色生态和红色历史“两张牌”,就需
要我们吸引一批既有宏观视野、又能接地气的旅游规划、文创设
计、市场运营人才,让他们把我市的绿水青山和红色基因,转化
为游客流连忘返的独特体验和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第三,要紧扣“四大产业集群”培育复合型领军人才。构建
能源、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特色旅游四大产业集群,是加快
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路径。集群发展,不同于单个企业的单打
独斗,它需要的是能够整合资源、洞悉产业趋势、驾驭复杂局面
的复合型领军人才和企业家队伍。我们要瞄准产业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