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XX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培训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XX 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培训会上 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镇党委、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镇农村集体“三资”管 理工作培训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上级关于加强农村集体 “三资”管理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 的短板与不足,并就下一阶段如何抓好这项工作进行系统性部署。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镇全体机关干部、各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 主任,都是奋战在农村工作一线的骨干力量。可以说,这次会议既 是一次业务培训会,更是一次思想统一会、责任压实会。农村集 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是农村发展的“家底”,是农 民群众的“命根子”,更是我们党在农村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 管好用好“三资”,事关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 益,事关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希望大家能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 烈的责任担当,认真听、深入学、用心悟,确保会议取得实实在在 的效果。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新时代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农村集体“三资”问题,看似是经济问题,实则是关乎人心向 背、基础稳固的重大政治问题。全镇上下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 度,深刻领会加强“三资”管理的重大意义。 第一,加强“三资”管理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必然要 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全部工作和 战斗力的基础。这个基础牢不牢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体经济 的实力和群众的拥护程度。“三资”是集体经济最核心、最基础 的要素。如果“三资”管理混乱,账目不清、资产流失、资源浪 费,甚至被少数人侵占,不仅会掏空集体经济,更会严重损害党和 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侵蚀党的执政根基。反之,把“三资”管 好、盘活、用出效益,让集体经济的“蛋糕”越做越大,让村民的 “口袋”越来越鼓,群众自然会发自内心地拥护党、跟党走。因 此,抓“三资”管理,本质上就是在抓基层政权建设,是在筑牢党在 农村的执政大厦。 第二,加强“三资”管理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实保障。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 振兴的总要求。这五句话,哪一句的实现都离不开雄厚的物质基 础。发展特色产业需要资金投入,改善人居环境需要资产支撑,建 设公共文化设施需要资源反哺。农村集体“三资”就是实现这一 切的“源头活水”和“压舱石”。据初步统计,我镇集体经济组织 账面资产总额已超过 8000 万元,拥有各类集体土地资源近 10 万 亩。这笔宝贵的财富,如果仅仅是“躺”在账上、闲置在村里,就 是一笔死资产。只有通过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营,才能将其转 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可以说,“三资”管理的水平,直 接决定了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成色。 第三,加强“三资”管理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现实途径。 近年来,基层信访矛盾中,有相当一部分缘于“三资”问题,比如土 地承包不公、集体资产处置不透明、财务收支不公开等等。这些 问题看似是小事,但处理不好就会引发大矛盾,成为影响农村稳定 的“导火索”。加强“三资”管理,核心就是要建立一套权责清晰、 流程规范、公开透明、监督有力的制度体系。通过严格执行“四 议两公开”等民主决策程序,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 权和监督权,就能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一个地方的“三资” 管理得好,财务公开像“玻璃缸里的金鱼”一样清澈,干群关系必 然和谐,基层治理必然有序。这是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切入点。 当前,我省正在深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即“抓学习促提 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加强“三资”管理,正是对 “三抓三促”行动最生动的实践和最具体的检验。管好“三 资”,考验的是我们干部的学习能力、政策水平;落实好“三资” 管理的各项制度,体现的是我们的执行力和工作作风;盘活用好 “三资”,实现保值增值,检验的是我们的发展效能和为民情怀。 全镇各级干部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这一要求上来,将“三资” 管理工作作为一项硬任务、铁纪律,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坚持问题导向,清醒认识当前我镇“三资”管理工作中 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和各村的共同努力下,我镇农村集体 “三资”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制度框架初步建立,清产核资 工作也进行过多轮。但是,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放大镜” 审视问题,用“显微镜”剖析根源。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 相比,我镇“三资”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家底”不清、底数不明的问题依然存在。突出表现在 部分村庄对集体资产的概念模糊,清产核资不彻底、不全面。有 的只清了资金和看得到的房屋、设备等有形资产,对集体所有的 山林、水域、荒地等资源性资产没有进行全面登记,导致“账外 资产”“账外资源”大量存在。有的对历史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梳理不清,成了一笔“糊涂账”。据前期摸排,全镇约有 15%的村, 其资源性资产台账仍不完整,存在漏登、错登现象。家底都搞不 清楚,管理和发展就无从谈起。 二是管理不规范、制度悬空的问题比较普遍。虽然我们制定 了不少制度,但“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就是没有落在行动上” 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集体资产资源发包、租赁、出让,不按规 定进入公开交易平台,搞个人说了算、亲缘说了算,存在“人情包” “关系包”,造成集体利益流失。有的村财务管理混乱,“白条” 抵库、大额现金支付、公款私存等违规行为屡禁不止。民主监督 程序形同虚设,“四议两公开”制度执行不到位,重大事项决策过 程不透明,群众意见被忽视,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 发挥,成了“稻草人”摆设。 三是利用效率低、效益不彰的问题相当突出。“重管理、轻 经营”的思想在一些干部头脑中根深蒂固。大量的集体资产处于 闲置或低效利用状态。比如,一些村的旧村部、旧学校、闲置厂 房常年“铁将军”把门,风吹雨淋,不仅没有创造价值,还在不断折 旧贬值。部分集体土地的承包价格长期不变,远低于市场价,租金 收缴率也不高,有的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