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财政局(县国资委)2025 年上半年工作总
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2025 年上半年县财政局(县国资委)在县委、县政府的坚
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持续落实习
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
精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
较好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努力培植财源,强化财政收支管理。
一是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加强财税联动,严抓堵漏增收,确
保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上半年,全县一般公共预
算收入完成 XX 万元,同比增收 XX 万元,增长 0.8%。全县一
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 XX 万元,同比增支 XX 万元,增幅 10.5%
(扣除消化暂付款因素)。三保支出 XX 万元,全县部门运转、
养老保险、35 项基本民生项目均按时间节点支付到位。
二是资金争取成效明显。上半年共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指
标共计 XX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XX 万元,增长 4.9%,其中:
财力性指标均衡性转移支付 XX 万元,较上年增加 XX 万元,增
长 14.7%;年度省调度资金 XX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XX 万元,
增长 27%;争取专项债资金 XX 万元,置换债券资金 XX 万元
(剩余置换额度 XX 万元)。
三是绩效管理持续深化。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管理,对全
县 2024 年度 741 个项目开展绩效自评和部门评价,涉及金额 XX
万元。选取 11 个重点项目支出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对城乡
公交运行一体化项目首次开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压实各单
位“过紧日子”思想,2025 年各单位公用经费和专项业务费继
续压减 10%,非税收入安排公用支出压减 15%。
(二)坚持创新驱动,提升改革综合效能。
一是全面深化零基预算。动态清理已到期、已完成任务及无
效、低效、重复的支出政策,强化支出政策审核,对资金用途相
近的支出政策加大整合力度,实施新的政府投资项目前,开展财
政承受能力评估。聚焦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编制 2025 年度
重点事项保障清单,涉及公共服务类项目 39 个,金额 XX 万元,
其中,产业扶持类项目 6 个,金额 XX 万元;重点建设类项目 7
个,金额 XX 万元。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严禁无预算超预算列支,
年度执行中确需安排追加的项目,原则上通过调剂部门预算支出
项目解决。
二是稳步推进国企改革。以三项制度改革(劳动、人事、分
配)为抓手。会同县人社局核定 2025 年度国有企业工资总额,
落实工资报备制度。结合县委巡察发现问题整改及队伍建设要求,
强化国有企业人员穿透式监管。印发《关于加强国资监管若干工
作的通知》,建立集团公司统一监管规范子公司薪酬管理、人员
管理及合规管理等制度,全面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增
能减”的市场化机制。完成对屠宰场、梓山宾馆等低效资产的
处置,对长期亏损、未实体化运营的“僵尸企业”,采取“关闭
破产、兼并重组”分类处置。
(三)着力提升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规范政府采购程序。坚持政府采购监管与服务并重,持
续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上半年,全县采购预算 XX 万元,实
际采购资金 XX 万元,节约资金 XX 万元,资金节约率为
15.6%。优化工作流程,实行政府采购全过程监管。依托“徽采
云”平台 AI 智能监管等功能模块,实现“技术预警+人工审核”
双重监管闭环,有效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并提升监管效能。全面落
实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政策,通过预留份额、价格评审优惠、
“政采贷”等措施,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2025 年上半年全
县政府采购中小企业规模达到 X 万元,占总规模的 92.25%。
二是落实落细各项惠企政策。加大惠企政策兑现力度,完善
“免申既享”工作机制,精准高效推动惠企资金直达各类经营主
体,保障惠企政策资金“免申报、零跑腿、快兑现”, 有效增强
企业发展信心,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1-6 月,共安排资金
1463.67 万元用于兑付各项惠企政策,惠及企业 66 户,其中免申
即享资金 XX 万元。
三是获得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截至 6 月
末,全县贷款余额 XX 亿元,增速 13.15%,其中重点项目贷款
累计投放 8.25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 XX 亿元。提升金融服务
质效。建立为企融资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多形式开展融资服务活
动(政银企对接会、融资会商、上门走访等),积极走访企业,
开展融资会商 6 次,解决融资需求共计 XX 亿元。制定《建立重
点企业上市挂牌服务联络制度》,重点走访服务了飞翔电器等 19
家企业。协调设立 XX 县企业上市挂牌国元证券服务点,完善服
务体系。开展资本市场专题培训和宣传讲座,规上、专精特新等
30 多家企业参加。
(四)持续加强监管,防范财政运行风险。
一是规范财政资金监管。进一步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
负,落实“综合查一次”,综合组织人员力量对县直部门和乡镇
开展“小金库”检查、财经纪律重点问题监督检查、乡镇财政资
金专项检查。重点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使用管理情况以及乡镇
预算收支、财务管理、工程项目、内控机制等领域进行监督检查,
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