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5年度县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作风建设查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5年度县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作风建设查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报告 根据《中共XX县民政局党组关于开展“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的实施方 案》(X民党发〔2025〕12号)要求,结合近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民政系统“走基层·察民情·解民忧”专项行动以及个人 日常履职情况,我紧扣“严纪律、转作风、提效能”主题,通过个人自查、谈心谈 话、征求意见等方式,深入查摆自身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思想根 源,逐项制定整改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具体表现 (一)理论学习“深”度不足,学用结合存在“温差” 作为分管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工作的副局长,我始终认为理 论学习是筑牢政治根基、指导实践工作的“源头活水”,但对 照“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要求,仍存在三方面短 板:一是学习系统性欠缺。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健全分 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等重要 论述,满足于“碎片式”学习,缺乏从整体逻辑、实践要求层 面的深度研读。今年以来,个人制定的学习计划中,原定 的“每月精读2本政策理论书籍”仅完成60%,《社会救助暂行 办法》《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等核心法规虽通读了第 一遍,但针对“低保边缘家庭认定标准动态调整”“失能老人 照护服务补贴跨区域衔接”等难点问题的专题研讨仅开 展1次。二是学用转化不够紧密。存在“为学习而学习”的倾 向,对政策理论的转化运用多停留在“传达部署”层面,缺乏 结合县情实际的再创新。例如,在推进“低保扩围增效”工作 中,虽然学习了省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 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但在制定我县“单人保”“低保渐 退”等细化措施时,未能充分结合农村地区“家庭人口分散、 隐性收入难核查”的特点,导致部分乡镇对“刚性支出扣 减”政策理解偏差,个别困难群众因材料准备不全被“反复退 回”。三是政治敏锐性有待提升。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认 识不足,在基层调研中听到个别群众议论“低保评定不公 平”“养老床位分配不透明”时,虽能及时制止,但未从“民 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政治高度深入分析背后的作风问 题,仅作一般性解释,未能举一反三推动制度完善。 思想根源剖析:本质上是理论学习的“政治属性”树得不 牢,把学习当成了“软任务”,没有真正认识到理论上的成熟 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同时,存在“求稳怕乱”心态,担心突 破现有政策框架会引发风险,导致创新动力不足。 (二)服务群众“实”效不高,一线调研存在“虚浮” 我分管的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直接面向困难群体和老年人群 体,本应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工作的“晴雨表”,但近期 通过“四不两直”调研和群众信访件分析,发现自身在联系群 众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一是调研“走过场”现象突出。今 年1-7月,下基层调研12次,其中6次是陪同市局检查、3次是参 与局里统一安排的“重点村走访”,仅有3次是自主确定的“随 机抽查”;调研对象中,村(社区)干部占比达65%,与困难群 众、养老服务对象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平均每次不足20分钟。例 如,在XX镇XX村调研养老服务时,我提前通知了村支书,现场 查看的是“示范性日间照料中心”,却未深入到村东头的独居 老人张大爷家中(其住房偏远、行动不便),直到后来收到张 大爷反映“助餐点距离家2公里,下雨天根本去不了”的信访 件,才意识到调研“只看亮点、不看痛点”的问题。二是解决 问题“打折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存在“分类处理”思 维,对“政策明确、能快速解决”的事项推进较快,但对“历 史遗留、跨部门协调”的难题存在畏难情绪。如XX社区低保户 王某某因家庭突发变故导致医疗支出剧增,按规定可申请临时 救助,但因涉及医保报销数据核对、家庭财产复查等程序,我 在协调医保局、乡村振兴局时,仅开了1次联席会议就搁置,导 致王某某的救助申请延迟1个月才办结,事后王某某在感谢信中 写道:“干部要是能多跑一步,我们就少急一分。”这句话让 我深感愧疚。三是政策宣传“接地气”不够。对惠民政策的解 读多依赖“文件传达”“会议部署”,缺乏用“方言土 语”“案例讲解”的方式让群众入脑入心。例如,今年新出台 的“高龄津贴‘免申即享’”政策,我要求各乡镇通过公示栏 宣传,但部分农村老人因不识字、眼神不好,根本看不到公示 内容;直到有位92岁的李奶奶找到乡镇干部询问“为什么没收 到钱”,才发现我们对“免申即享”的适用条件、办理流程宣 传不到位,导致12名符合条件的老人未及时享受待遇。 思想根源剖析:根源在于“官本位”思想未彻底根除,没有 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缺乏“钉钉子”精神,对复杂 问题存在“等靠要”心态;同时,对基层实际了解不深,习惯 用“机关思维”代替“群众视角”。 (三)担当作为“韧”劲不够,推动落实存在“松劲” 面对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我在抓工作落实 中存在“前紧后松”“重部署轻督导”的问题:一是重点工作 推进不平衡。对“省级养老服务示范县创建”“低保信息系统 升级”等重点任务,前期投入了大量精力制定方案、召开动员 会,但中期督导时发现,部分乡镇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现 象——日间照料中心建好了,但护理员培训没跟上;低保系统 录入完成了,但数据质量不达标(如家庭收入信息漏填率 达15%)。我虽约谈了相关乡镇负责人,但后续跟踪问效不 够,导致示范县创建验收时,有2项指标未达满分。二是创新突 破力度不足。在推进“慈善+社会救助”融合发展中,仅满足 于“完成规定动作”,如联合慈善总会开展了1次“冬季送温 暖”活动,但未深入挖掘社会力量参与的潜力。对比邻县“设 立社区慈善基金”“建立困难群众需求清单—慈善资源对接平 台”的创新做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