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全国生态日主题活动暨典型案例讲述会上
的讲话
同志们:
大家好!刚才,区人民检察院专委通过精心梳理的 8 个公益
诉讼典型案例,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全方位展现了生态文明领域
司法实践的创新成果。这些案例就像一面面镜子,既映照出我们
在生态保护道路上的成功探索,也反映出存在的不足与挑战,为
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与深刻启示。与此同时,各乡镇街道、
部门代表也围绕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这一核心主题,展开了深入
且富有成效的交流。大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分享了在不同领域
推动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具体做法、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思路,
碰撞出了许多智慧的火花。这场会议,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活
动,更是我们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课”,让我们在
思想上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是推
动生态保护实践的“动员会”,激励着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
坚定的决心投入到实际工作中。下面,我紧密结合会议精神,围
绕“学、谋、干”三个关键维度,详细谈三点意见。
一、在真“学”上下足功夫,筑牢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根
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
想犹如一股清澈的源头活水,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
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将其作为干部教育的“必修
课”、实践行动的“指南针”,让这一重要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
根。
(一)深学细悟筑根基,让理论武装成为生态建设的“指南
针”。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学深悟透理论,才能在实践中不
迷失方向。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
高度重视并切实将其纳入区委党校、干部培训中心的必修课程。
通过构建“专题讲座+案例教学+实地调研”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系统阐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刻内涵。在专题讲
座环节,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解读,从理论层面剖析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实践路径,让干部们站在
更高的视角认识和理解这一重要思想。案例教学则选取国内外生
态文明建设的成功案例和反面教训,组织干部进行深入分析和讨
论,引导他们从实际案例中汲取经验教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实地调研更是让干部们走出课堂,深入基层一线,亲身感
受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和挑战,增强学习的直观感受和切身体会。
各级领导干部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力量,要充分发挥带
头作用,带头研读《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逐字
逐句学习,深刻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同时,要认真撰写学习心
得,定期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在交流研讨中,大家分享自己的学
习体会和感悟,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确保学深悟透、知行合一,
真正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
(二)案例剖析明方向,让实践经验成为生态保护的“活教
材”。今天的 8 个典型案例,是我们黄岩区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中的宝贵财富,既有长潭水库水源地保护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
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和方法;也有工业废气违规排放的整改教训,
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生态保护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
各部门要建立“一案一剖析”机制,组织干部群众进行现场观摩、
复盘讨论。在现场观摩中,让大家亲眼看到成功案例的具体做法
和实际效果,感受整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危害。复盘讨论时,
引导大家从正反案例中深入分析,提炼出“可复制的经验”与
“需规避的误区”。比如,新前街道通过“检察建议+行政监管”
模式成功解决了垃圾堆放问题。这一创新实践具有很强的借鉴意
义,我们要将其纳入干部培训案例库,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
析和推广。通过详细剖析这一案例的实施过程、各部门之间的协
作机制以及取得的成效,让干部们了解如何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
监管相结合的方式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为今后类似问题的处理提
供参考和借鉴。
(三)学用结合促转化,让学习成果成为绿色发展的“动力
源”。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能“空对
空”,必须建立“学习-实践-反馈”闭环机制,确保学习成果能
够真正转化为绿色发展的实际行动。人大将联合纪委、审计部门
开展“生态理论学习专项督查”,这一举措旨在加强对各部门学
习成果转化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各部门是否将生态文明思
想融入政策制定、项目审批等关键环节。在政策制定过程中,
是否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持续
性;在项目审批时,是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源头上
防止高污染、高能耗项目的上马。对学用脱节、落实不力的单位,
将通过“共享法庭”公开曝光并督促整改。“共享法庭”作为一
种创新的司法服务模式,具有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特点。通过
公开曝光,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促使相关单位认识到自身存在
的问题,切实加以整改。同时,建立长效跟踪机制,对整改情况
进行持续监督,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真正让学习成效转化为
生态保护的实际行动,推动黄岩区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二、在真“谋”上下细功夫,凝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
力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
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必须统筹“政府
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三方力量,构建“共治、共建、共
享”的生态治理格局,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一)统筹全局谋布局,绘就生态发展的“作战图”。要立
足黄岩区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本地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和产
业特点,编制“十五五”生态保护专项规划。这一规划是未来一
段时间黄岩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纲领,要具有前瞻性、科学性
和可操作性。将生态指标纳入乡镇街道考核体系,明确各乡镇街
道在生态保护方面的目标和责任,通过考核指挥棒引导各地积极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产业发展方面,严守“三线一单”生态红
线,这是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底线。推动模具产业向绿色制
造转型,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和
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积极培育节能环保、清
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促
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在城市规划中,
优先保障永宁江生态廊道、九峰山森林公园等生态空间。这些生
态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生态屏障和绿色肺叶,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
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要合理规划生态空间的范
围和功能,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打造“15 分钟生态休闲圈”,
让居民能够方便地享受到优质的生态产品和服务,增强人民群众
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部门协同聚合力,构建生态治理的“共同体”。深化
“四督联动”机制,推动人大监督与纪检监督、审计监督、行业
监督贯通协调。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