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市长在市委财经委员会扩大会议暨“十五五”重大课题研究成果交流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市长在市委财经委员会扩大会议暨“十五五”重 大课题研究成果交流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市委财经委员会扩大会议暨“十五五”重大 课题研究成果交流会,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 “十五五”规划编制的决策部署,全面总结前期重大课题研究成 果,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为科学谋划我市“十五五”发展奠定 坚实基础。刚才,各部门、各研究团队围绕不同领域课题进行了 深入交流,提出了很多有见地、有价值的思路和建议,听了很受 启发。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十五五”规划编制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 责任感和使命感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 时期,也是我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跨越赶超的重要战略机遇 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十五五”规划,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发展大 势、明确发展方向、凝聚发展合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十五五”规划是引领未来发展的行动纲领。规划科 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一个好的规划,能够 为城市发展描绘清晰蓝图,指引前进方向。“十五五”规划将承 接“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立足新的发展阶段,对未来五年我 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重大举措等进行全面谋 划和系统部署。它不仅关系到当前各项工作的推进,更决定了未 来一段时间我市在全国、全省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我们 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心编制好“十五五”规划,确 保规划既符合上级要求,又契合我市实际,具有前瞻性、科学性 和可操作性。 (二)“十五五”规划是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保障。当前,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 多,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 国内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求收缩、供 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区域竞争也日益激烈。在 这样的背景下,我市发展既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也蕴含着新的 机遇和优势。通过编制“十五五”规划,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变 化,准确把握我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前谋划应对策略,有效 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三)“十五五”规划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 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迫切,对优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 等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对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要 求也越来越高。“十五五”规划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想,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就业、收入、教育、医疗、 社保、住房等领域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政策措施,不断提高人民 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发展的形势和任务,科学谋 划发展思路和重点 谋划“十五五”发展,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准确把握 国内外发展大势,深刻分析我市发展的基础条件、优势短板和机 遇挑战,科学确定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客观分析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十四五”以来,在 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攻坚克难、拼搏奋进,推动经济社 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生 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但我们也清醒地 认识到,我市发展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短板,如产业层次总体 偏低,创新能力不足,重大项目支撑不够,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 分,民生领域还有不少薄弱环节等。我们也要看到,“十五五” 时期,我市面临着诸多重大机遇。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为 我市带来了政策红利和发展空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 速演进,为我们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力;我市独特的区 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 们要善于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化压力为动力,推动经济社 会高质量发展。 (二)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定位。结合我市实际,初步考虑 “十五五”时期我市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 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 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 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 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关于目标定位,要综合考虑各方面 因素,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提出既符合实际又具有挑战性的 目标体系。在经济总量方面,要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不断提高 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在质量效益方面,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 革;在创新驱动方面,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壮大创新主体,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在民生改善方面,要持 续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 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突出发展重点和关键举措。一是推动产业升级。产业 是经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