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县长在全县“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县长在全县“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上的 讲话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共同围绕 X 县“十五五”规划编制工 作展开深入探讨。刚才,10 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 9 位社区 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立足各自岗位实际,紧密结合 X 发展 现状与未来趋势,围绕“十五五”时期 X 的发展畅所欲言,提 出了许多极具高度、深度与温度的意见建议。大家的发言内容丰 富、见解独到,既全面分析了当前 X 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又对未来五年的突破方向进行了细致谋划。从这些发言中,我们 深切感受到了大家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以及对 X 事业发展的强烈 责任担当。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每一位积极参与、 建言献策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十五五”时期 是 X 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规划编制的质量直接关系 到未来五年 X 的发展走向和人民的生活福祉。接下来,我围绕 “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要察民情,让规划编制更有“准度” “欲事立,须是心立。”民情,作为规划编制的“第一信 号”,是推动 X 发展的源头活水。只有精准把握群众所思所盼, 我们的规划才能真正“接地气、聚人气、有底气”,成为引领 X 发展的科学指南。 (一)要深挖民情“富矿”,把准发展脉搏。“十四五”以来, X 县依托人参、矿泉水资源优势,在产业发展、城乡面貌改善等 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人参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矿泉水品牌影响 力逐步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 X 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 和挑战。特色农业附加值不高,人参等农产品大多以初级产品形 式出售,缺乏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文旅品牌影响力不足,虽 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尚未形成具有强大吸引力和竞争力的 文旅品牌;城乡基础设施仍有短板,部分农村地区道路、水电、 通信等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编制“十 五五”规划,我们必须建立“民情账本”,通过“大数据+铁脚板” 的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了解民情。一方面,充分利用大数据 技术,对各类民生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掌握群众在就业 增收、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领域的总体需求和趋势。另一方面, 组织干部深入基层,走村串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 心声和诉求,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通 过系统梳理这些急难愁盼问题,把准 X 发展的“痛点”与“燃 点”,为规划编制提供坚实依据。 (二)要聚焦民生“痛点”,精准靶向施策。当前,群众对 X 的发展有着更高的期待和要求。优质农特产“走出去”的愿望更 加迫切,希望 X 的人参、蓝莓、灵芝等特色农产品能够打开更 广阔的市场,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一老一小”服务 的需求更加强烈,老年群体希望有更完善的养老服务设施和更贴 心的养老服务,儿童群体希望有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丰富的课 外活动;生态宜居环境的向往更加迫切,希望 X 的天更蓝、水 更清、地更绿,生活环境更加优美舒适。我们要以问题为导向, 针对人参产业“源产地加工”不足、农文旅融合“有景点无爆 点”、老旧小区“改造标准不高”等问题,建立动态问题清单。 对清单中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明确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确保 规划举措“对症下药”。例如,针对人参产业“源产地加工”不 足的问题,规划建设人参精深加工园区,引进先进加工技术和设 备,开发人参皂苷提取、功能性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针对农文 旅融合“有景点无爆点”的问题,深入挖掘 X 的文化内涵和旅 游资源,打造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文旅项目,如参乡文化体验园、 矿泉城工业旅游等;针对老旧小区“改造标准不高”的问题,制 定科学合理的改造方案,提高改造标准,完善小区基础设施和公 共服务设施,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三)要善用科技“利器”,提升调研质效。在信息时代, 科技为我们的调研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我们要依托云计算、 区块链等技术,搭建“民情数据中台”,对 12345 热线、网络问 政、基层调研等数据进行交叉分析,精准刻画群众需求画像。通 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群众对不同农产品的需求偏好、消 费能力和消费趋势,为农产品种植和销售提供决策依据;可以掌 握群众对文旅项目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为文旅项目开发和推广提 供参考;可以分析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和满意度,为公共服务 优化和提升提供方向。例如,通过电商销售数据研判蓝莓、灵 芝等特产的市场趋势,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消费者对这些 特产的需求情况,从而调整种植结构和销售策略;通过文旅平台 热度挖掘冰雪经济、康养旅游的潜力,分析游客对冰雪旅游和康 养旅游的需求特点和消费行为,开发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服 务。让规划编制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提高规划的 科学性和精准性。 二、要听民声,让规划编制更有“热度”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规划编制不是“闭 门造车”,而是“开门问计”,必须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共同为 X 的发展出谋划策。 (一)要畅通民意“直通车”,搭建互动平台。为了让群众 能够更加便捷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要搭建线上线下相 结合的互动平台。线上开设“十五五规划·X 说”专题网页,开 设“我为家乡建一言”“金点子征集”等栏目,群众可以随时随 地通过网络平台提交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同时,利用社交媒体、 手机客户端等渠道,广泛宣传规划编制工作,提高群众的知晓率 和参与度。线下在社区、村屯设立“规划议事亭”,定期组织开 展“规划进田间”“夜话发展”等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与 干部面对面交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例如,参农对林下经 济政策、电商从业者对物流园建设等方面的意见,都可以通过 “直通车”直达决策层。通过这些互动平台,广泛收集群众的 智慧和创意,为规划编制提供丰富的素材。 (二)要深入基层“第一线”,倾听原声原味。结合“四下 基层”制度,组织干部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户,开展“三听三 问”活动。听困难诉求,了解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和问题,如就业困难、医疗保障不足、住房紧张等;听发展建议, 听取群众对 X 产业发展的想法和建议,如如何发展特色农业、 如何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等;听创新思路,鼓励群众提出新颖的 想法和创意,为 X 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问政策落实,了解各 项惠民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情况,是否存在政策执行不到位、打折 扣等问题;问服务效能,征求群众对政府部门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如办事流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