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
线 不断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同志们,根据此次政治轮训计划安排,我今天围绕“深入践
行党的群众路线 不断厚植党的执政根基”这一主题给大家上一
次党课。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历经
百年风雨洗礼而永葆生机活力的“传家宝”。党的十八大以
来,习近平总书记将其提升至治国理政的核心地位加以强调和
践行——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战胜艰难险
阻、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根本保证。当前,我们正处在攻坚
拔寨、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越是任务艰巨繁重,越要紧紧依
靠群众;越是风险挑战严峻,越要深深扎根群众。下面,我主
要从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认识和体会。
一、深刻把握群众观点的时代内涵,不断筑牢践行群众路线
的思想根基。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石所在,是
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场和基本方法。习近平总书
记围绕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作出一系列重要
论述,为我们站稳群众立场、强化宗旨意识提供了根本遵循和
行动指南。一是必须深刻认识“一切来自人民”的历史逻辑和
实践原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
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
在人民。”河南内乡县衙有一副著名楹联:“吃百姓之饭,穿
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对联生动刻
画了干部与群众之间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回顾波澜
壮阔的奋斗历程,从红色政权的创建、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
开放的伟大飞跃,再到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无一不是亿万人
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拼搏奋斗的结果。我们必须时刻牢
记,手中掌握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岗位的价值在于服务人
民,要永远以“人民公仆”的身份定位自己,以敬畏之心对待
群众,以感恩之心服务群众。二是必须始终坚守“一切为了群
众”的价值追求和初心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
兴,是我们党的初心所在、使命所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
出,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
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
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
务”的赤诚情怀。谷文昌同志“不带私心干革命,一心一意为
人民”,在东山治沙造林、造福百姓,受到群众长久怀念。我
们作任何决策、推进任何工作,都要经常反躬自问:是不是真
正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不是切实回应了人民群众
的迫切期盼?要把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我们工作
的“风向标”和“指挥棒”,真正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三
是必须充分把握“一切依靠群众”的力量源泉和致胜之道。古
语云:“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
人。”习近平总书记早年插队陕北时,虚心向农民学习,与群
众同甘共苦;在正定工作期间,街头“摆桌子”听取民意;在
福建工作期间,总结推广“晋江经验”,尊重、发挥企业和群
众的创造力——这些都是依靠群众智慧和力量的生动写照。人
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践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解决问题
的“金钥匙”。当前攻坚之战中遇到的诸多难题,其答案往往
就在群众的实践创造中。只有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甘当人民
群众的小学生,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总结经验,才
能汇聚起“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磅礴力量,克服前进道路上的
一切艰难险阻。四是必须时刻警惕“脱离群众”这一党执政后
的最大危险。历史教训深刻警示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
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苏联解体、苏
共垮台,原因很多,但脱离群众、失去民心是致命根源。习近
平总书记谆谆告诫全党:“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
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现实中,仍有极少
数同志对群众感情淡漠,存在“高高在上”的官僚习气,对群
众呼声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甚至损害群众利益。这些现象虽
然发生在个别单位、个别人身上,但影响极坏,危害甚大,必
须坚决纠正、彻底根除。我们要始终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心连心,坚决守好党的“生命线”。
二、坚持问题导向,深刻检视反思,在勇于自我革命中不断
站稳群众立场。对照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对照人民群众
的新期待,我们要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深入查摆自身存在的问
题和不足,特别是要坚决破除以下四种不良倾向:一要坚决杜
绝“虚情假意”,着力解决“对群众不动真情”的问题。有的
同志对待群众感情淡漠,态度“高冷”,习惯于居高临
下、“我说你听”、发号施令;有的眼睛向上不向下,“只唯
上、不唯实”,对上级关注的事情拼命干,对群众期盼的事情
却敷衍塞责、推诿扯皮。这实质上是党的宗旨意识淡化、群众
立场不稳的表现。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群众的眼睛是雪亮
的,感情是真是假,行为是实是虚,群众心里都有杆秤。虚情
假意换不来群众的真心拥护,表面文章赢不了群众的持久信
任。唯有付出真心、倾注真情,把群众当亲人,才能赢得民
心、汇聚民力。二要坚决反对“倒置服务”,着力纠正“重权
力轻责任”的偏差。个别机关部门门好进、脸好看,但事仍难
办;有的把“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喊得响亮,但在实际工
作中却反其道而行之,搞“衙门作风”,追求“等级特
权”,动不动就向基层摊派任务、抽调人员,频繁安排各种检
查考评,使基层疲于应付、不堪重负。我们要牢牢记住:领导
机关的权力是为基层服务的,领导干部的职责是为群众排忧解
难的。必须真正把“基层至上、群众第一”的理念刻印在脑海
里、落实到行动中,多算“群众满意账”,少打“个人小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