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七化七解”推动食用菌全产业链
发展
2021 年以来,宜川县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拓宽群众增
收渠道,促进共同富裕,立足资源优势,确立发展以苹果和食用
菌为主的特色现代农业,努力把食用菌打造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的着力点、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和高效循环农业的示范点。通过
几年努力,食用菌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链持续完善,产业效
益加快释放,被确定为全省食用菌产业链建设重点县。为加快推
进全县食用菌产业集群化发展,全面提升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水
平,组织专门力量开展了系统调研,认真分析了食用菌发展现状,
全面查找问题短板,深入研究推进措施,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和主要做法
(一)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组建了食用菌工作专班,
依托高校帮扶科技优势,建成了集产学研、农科教于一体的标准
化食用菌生产基地,被作为市级食用菌产业链主企业培育扶持,
与延安大学生命科学院合作,建成菌业研发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
室,引进研发香菇新菌种 3 种,驯化野生食用菌 4 个,推广新品
种 16 类 24 个,获得实用型专利 6 项。
(二)坚持项目带动、示范引领。整合巩固衔接资金和新吴
区、中盐集团、农业农村厅等对口帮扶资金,实施食用菌及其冷
藏库等配套设施项目 10 个,建成食用菌产业研发生产示范基地、
香菇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和乡镇区域性食用菌集群生产加工基
地 8 个,辐射带动全县发展食用菌大棚 445 座,全县菌棒、菌种
生产能力分别达标 XX 万棒/年、XX 万斤/年。
(三)坚持创新驱动、科技支撑。聘请专业技术团队,研究
形成了一系列适合陕北地区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推
广模式,通过技术指导、抓点示范、生产调研、科技培训等措施,
提升了食用菌产业科技含量。技术团队从大棚棚温、湿度控制、
菌棒转色管理、出菇前准备、夏季出菇管理等各个关键环节对种
植户进行详细辅导,培养了一批香菇生产技术能手。
(四)坚持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菌棒加工上,利用果树修
剪枝条、玉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加工菌棒,每年消纳果树木屑
8000 吨,增加农民收益 XX 万元。食用菌废料循环利用上,将
废旧菌袋、菌棒和果枝粉碎后制成生物质颗粒,每年节约生产成
本 XX 万元以上,收益 XX 万元。产品深加工上,培育了香菇脆
片、香菇酱生产等食用菌加工产业。产品销售上,与上海、西安
等多家食用菌销售公司签订了长期销售协议,培育了山水裕源出
口贸易公司,打开了国际市场,实现了延安香菇出口“零突破”。
(五)坚持联农带农,群众参与。按照“企业+基地+农户”
模式,从政策、技术方面为群众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将各乡镇建
成的出菇大棚流转承包给种植企业、种植大户,增加村集体收入,
并组织群众在出菇大棚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发挥联农带农作
用。20XX 年全县食用菌产业带动群众就业 200 余名、增收 XX
万元,人均增收 XX 万元。
二、存在问题
通过对县内食用菌全产业链现状调查,并与河南省泌阳县、
西峡县等先进地区对比分析,制约宜川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的问
题集中在三个层面,即:“四化、四链、四保”方面:
(一)“四化”水平不高。一是“规模化”发展有待提升。
产业发展起步晚,工厂化、集约化、规划化程度偏低,栽培技术
创新和生产工艺提升较弱。食用菌生产规模小,产业规模化集聚
效应尚未显现。二是“标准化”发展有待提升。虽然推广了一批
适合陕北种植食用菌的技术模版,但食用菌标准化建设滞后,缺
乏既符合国际、国家标准,又具有当地特点的区域标准体系。三
是“品牌化”发展有待提升。食用菌研发创新成果转化缓慢,品
牌化发展还有差距,独具特色和优势的野生食用菌驯化、珍惜菌
种研发成果还没有转化为生产力。四是“绿色化”发展有待提升。
在废菌棒及菌袋资源综合利用与产业化应用方面还有明显短板,
有机肥加工、生物质颗粒加工产业发展滞后。此外,绿色食品、
有机农产品的认证推广力度不大。
(二)“四链”抓得不实。一是“生产链”还需规划布局。
菌种生产上,“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种植规模上,菌种和菌
棒生产能力、养菌能力、菌产品生产能力都比较弱;种植结构上,
绝大多数是木腐菌种植,草腐菌种植比例很小;食用菌品种上,
香菇、平菇较为普遍,稀有菌种种植较少。二是“加工链”还需
拓展延伸。加工产品主要是简单烘干处理,初级加工处于起步阶
段,对技术含量较高的孢子粉、多糖粉、酵素、药物提取等产品
开发还是空白。三是“流通链”还需加强建设。对食用菌市场研
究分析不够深入,订单生产、定向销售、定点采购的规模不足;
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气调库仓储、冷链运输能力还需进一步提
升。四是“供应链”还需巩固提升。主要是对菌材长远供应的谋
划不到位,没有以战略性思维建立中长期菌材供应机制。菌材林
生产抚育基地、菌材加工储运等项目滞后,影响菌材稳定供给。
(三)“四保”支撑不强。一是“人才保障”不到位。主要
依靠美泰泰菌业公司带动,公司研发人员依托延安大学和外聘人
员为主,一线生产加工、经营管理等技术人才短缺。二是“资金
保障”不到位。食用菌产业科技研发、基地建设、龙头企业扶持、
品牌创建等方面资金保障不够有力。三是“科技保障”不到位。
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科研人才短缺等,科普楼、实验室功能作用
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对田间地头的科技支
撑不强。四是“政策保障”不到位。缺乏对食用菌产业统一布局
和远景规划,资金、土地、技术、人才等政策保障还有欠缺,推
进食用菌产业融合发展合力没有形成。
三、优势机遇
宜川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食用菌产业具有五个方
面优势:一是气候优势。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四季分明,
具有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昼夜温差大等特点,适宜各类食用
菌生长。二是菌材优势。全县食用菌栽培基质 15.5 万吨/年,年
生产菌袋约 1.4 亿个、有机肥约 9 万吨。加之延安市 20XX 年启
动建设全国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全市 330 余万亩苹果将
迎来二次革命,未来几年产生大量的果木可作为优质菌材。三是
交通优势。宜川承接南北、连接东西,境内 309 国道、242 国道、
沿黄公路、青兰高速、榆蓝高速、浩吉铁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
便捷。四是政策优势。食用菌产业已列入全县“十四五”发展规
划,陕西省把宜川列为食用菌重点发展支持县,延安市把甘草食
用菌研发生产基地作为链主企业培育,为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提
供了有力保障。五是技术优势。可培养出每年 4 至 10 月份出菇
的“反季节”品种,有效填补陕北乃至国内香菇市场“空挡”期,
将成为全国香菇市场主要供应地区。
国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