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 XX 县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
告
工业园区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对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为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体
制、提升企业产值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近期,我通过实地查看、
查阅资料、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工业园区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园区发展现状
XX 县工业园区成立于 20XX 年 7 月,原名 XX 县金马工业
园区,20XX 年 8 月更名为 XX 县工业园区。园区规划总面积
10082 亩,建成面积 1134.34 亩,在建面积 1239.22 亩,现入驻
企业 68 家、投产 48 家,是陕西省确定的 100 个县域工业集中区
之一。20XX 年获评“全省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争先进位先
进单位”。今年 3 月工业园区能源化工产业园被确定为省级化工
园区。园区发展主要呈现五个特点:
(一)功能布局不断完善。工业园区原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
主,近年来,按照“一县一区、一区多园”的产业园区建设要求,
重新修编了工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布局发展农副产品加工
及装备制造、能源化工、新能源、物流、汽车产业服务“五大”
产业园,园区规划由原来的“一区一园”拓展为现在的“一区五
园”(见图一),产业格局由原来的“一业为主”发展成为集能源
化工、现代物流、汽车运营、新能源的“多业并举”。
(二)产值效益稳步提升。实施“腾笼换鸟”、“退园转产”
行动,白酒酿制、农副产品初加工等低效产能企业淘汰腾退,新
招引落地的莫贝克半导体模组生产、特锐豪新能源装备制造等 5
个制造业项目建成投产,园区生产总值、营业收入、实缴税金逐
年递增。今年前三季度,园区完成工业生产总值 29.52 亿元、同
比增长 220.63%,营业收入 25.81 亿元、同比增长 153.81%,创
税 1.9 亿元、同比增长 212.64%,实现亩均税收 5.67 万元/亩、同
比增长 116.4%(见图二)。
(三)能化项目无中生有。紧盯“一县一策”事项清单,坚
持把油气精细化工及其配套产业作为首位产业,积极谋划招引装
备制造、制氢储能等产业项目,今年招引的 25 亿方天然气净化
厂、20 万吨混合轻烃分离、100 万方天然气液化调峰储备站 3 个
能化项目入园建设,填补了我县能源就地转化利用的空白。油气
开发钻井液、天然气勘探开发等 7 个能化项目列入明年重点项目
盘子。
(四)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紧扣产业定位和企业需求,多措
并举推进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金佛坪农副产品加工及装
备制造、汽配城汽车产业服务 2 个产业园基本达到“七通一平”
标准,周湾能源化工产业园的 12 个基础设施类和 4 个刚需配套
项目正在进行可研、勘测、选址等前期工作,其它产业园基础设
施同企业建设配套跟进,逐步完善的基础设施为项目招引、企业
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设立制造业项目贷款贴息补贴和
市场主体培育“两个 1000 万元资金池”,出台扶持民营经济高质
量发展“24 条”、招商引资“23 条”措施,从用地用电物流、设
备厂房车间、人才创新上市等 19 个方面给予奖励扶持,晶源光
伏焊带、新泰 200 兆瓦平价上网等 17 个入园项目实现当年招引、
当年投资、当年建设、当年达效。
二、存在问题
(一)管理服务不够精细。一方面,职能缺失。园区管委会
承担着园区规划建设、发展运营、保障服务等职能职责,目前属
县委、县政府派出机构,事业性质,不具有安全生产、生态环境
保护等行政执法职能,在加强企业生产运营监管上缺乏有效手段。
另一方面,权责交叉。工业园区辖五大产业园,但园区管委会在
实际管理运营上,主要负责金佛坪农副产品加工及装备制造产业
园,其它 4 个产业园入园项目的建设、管理等均由相关职能部门
具体实施,权责存在交叉、管理存在盲区。
(二)要素保障不够有力。一是道路交通制约明显。XX 交
通区位落后,目前仅有延吴、吴定两条高速公路,与周边主要交
通干线距离较远,无通吴铁路和机场,交通运力差,企业运输成
本高,招商引资难度大。二是土地收储进展缓慢。目前,园区可
利用收储土地仅剩 1010.49 亩,占园区规划总面积的 10.02%,仍
有 6698.05 亩土地尚未收储,占园区规划总面积的 66.44%(见图
三)。三是工业用水亟待解决。我县属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
并存的县份,水资源总量为 1.18 亿立方米,地表水硬度高,工
业用水主要依靠地下水,年均用水量为 1000~1200 万立方米,
预计到 2030 年,全县年缺水量将达 558 万立方米,水资源短缺
成为制约工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三)产业链条不够健全。一方面,下游深加工能力不足。
我县已探明石油储量 4.5 亿吨、天然气 1000 亿方,年产原油 520
万吨、天然气 1.5 亿方左右,但生产的原油和天然气主要以管线
输出为主,石油深加工、天然气炼化等重大项目不多,资源就地
转化利用率低,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另一方面,上
游配套制造业项目少。全县境内共有油服企业 600 余家,在延链
补链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基础,但招引油服加工、石油机械等
项目力度不够大,目前仅有湖北赛利恩特油气钻采设备、陕西金
威腾巨汽车改装 2 个项目落地建设,招引落地油气关联产业还有
很大空间。
(四)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一方面,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园
区创新意识不强、能力不足,无研发机构,企业生产低端初级产
品较多,生产总值低、亩均效益差、实现税收少。前三季度,园
区 48 家投产企业生产总值在 1 亿元以上的仅有 5 家,0.5~1 亿
元的有 4 家,500~5000 万元的有 20 家,500 万元以下的有 19
家(见图四);亩均产值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