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樊九平式”调解联盟运行情况的调研报
告
樊九平是甘泉县桥镇乡桥镇村党支部书记,他为人正派、办
事公道、古道热肠,是四邻八乡“说大事、了小事、解难事”的
热心人,是老百姓眼里的“樊公道”。20XX 年,樊九平率先在
桥镇村建立了“樊九平调解室”,此后在全乡推广,先后化解了
桥镇乡大大小小百余起纠纷,成为解决基层矛盾的有效抓手和平
台。20XX 年,甘泉县委决定在全县推广“樊九平式”调解模式,
先后建成“樊九平式”调解室 106 个。20XX 年,为适应基层社
会治理新形势、新要求,我县在整合资源、协调联动、机制保障
上大胆探索,成立“樊九平式”调解联盟,推出了矛盾纠纷“两
不出一不交”“六三”工作法等配套措施。联盟现有成员 184 人,
专业性调解组织 13 个,金牌调解员 36 名,联盟成立以来共接单
矛盾纠纷 91 件,其中总盟 13 件,分盟 78 件,共化解 89 件,化
解率达 97.8%,有效解决了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有力促
进了全县平安稳定,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樊九平式”调解联盟在全省推进基层矛盾多元预防化解现场会
上作了经验交流,“六三”工作法得到市委蒿书记及县委左书记
的批示肯定。现将“樊九平式”调解联盟运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樊九平式”调解联盟发展现状
(一)联盟组织架构
“樊九平式”调解联盟是由县委政法委、县司法局牵头,吸
纳各村(社区)调委会主任、“樊九平式”优秀调解员、各乡镇
(街道)分管领导、各行业部门、政法单位分管领导及业务骨干
等,组成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群众性组织。联盟设主任 1 人(由
全国人大代表、桥镇村党支部书记、调委会主任樊九平同志担
任),副主任 4 人,秘书长 1 人,常务理事 27 人。按照“专业专
长”和“专病专治”,联盟内部又设立了诉调对接、婚姻家庭、
劳动仲裁等 13 个专业性调解组织。同时还成立了乡镇(街道)
“樊九平式”调解分盟,成员由村(社区)优秀调解员、派出所、
司法所、法庭、国土资源所、市场监管所、民政站等站所负责人
及乡镇(街道)平安建设、信访工作等相关成员组成,并设立相
应组织机构。各村成立了“樊九平式”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专班,
成员由乡镇包片负责人、第一书记、村干部、政法单位包联干部、
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樊九平式”调解员组成,乡镇包
片负责人任组长。形成了县有联盟、镇有分盟、村有专班的横向
协同、纵向贯通矛盾纠纷调处格局。
(二)联盟人员结构
从职业结构来看,联盟现有县直部门单位工作人员、乡镇
(街道)分管工作人员 118 人,占比 64%,其中副科级以上领导
干部 75 人,行业部门及政法各单位业务骨干 43 人;有农村调解
员 66 人,占比 36%。从年龄结构来看,35 周岁以下 30 人,占
比 16%,35-50 周岁之间 104 人,占比 57%,50 周岁以上 50 人,
占比 27%。从性别结构来看,男性 152 人,占比 83%,女性 37
人,占比 17%。组建了条块结合、上下贯通、协同作战、融合联
动的矛盾纠纷调处“联合军”。
(三)联盟运行方式
一是制度化管理。建立了联席会议、案件调解协商、联调联
处、案件评议、督促检查等制度,做到了有组织、有机构、有阵
地、有制度。截至目前,组织召开全县调解员业务培训 1 次,总
盟召开案件评议和交流学习会 2 次,分盟召开案件协商联调联处
会 6 次。二是平台化交流。分盟之间、专业性调解组织之间、联
盟成员之间以学习交流为平台,以调解矛盾纠纷、解决疑难复杂
问题为突破,打破区域和行业的限制,建立微信交流群 7 个,开
展线下交流分享 2 次,协同化解矛盾纠纷 8 次。在相互学习、取
长补短、交流互鉴中不断提高。三是嵌入式运行。总盟、分盟和
村级“樊九平式”矛盾纠纷调解专班,分别嵌入县镇村三级综治
中心,实行“中心受理、联盟(专班)吹哨、成员报到”的“一
站式”管理服务模式。对所有进入中心的矛盾纠纷在“问诊把脉”
的基础上,既可以由中心分流“派单”精准调解,也可以由当事
人“挂号点单”预约调解。对于一些复杂疑难矛盾纠纷,由县综
治中心牵头,组织相关力量,采取“贯通式”“扁平化”方式予
以及时妥善化解处置,形成了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调度、一揽子
解决的运行模式。
(四)联盟作用发挥
一是形成“一张网”调处体系。联盟在横向上辐射教育卫健、
市场环保、住建城管、交通文旅、人社民政等 19 个重点行业领
域,纵向覆盖 1 个县总盟、6 个乡镇(街道)分盟、71 个村(社
区)调解专班。有效将各类调解组织、调解力量凝聚在一起,改
变了过去单打独斗、各自为阵、力量分散、合力不够等问题,建
立了“一张网”管调处的工作体系。二是形成“一盘棋”调处格
局。调解联盟是一个上下联动、左右协同、融合互促的联合体,
深度嵌入各级综治中心,与全县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一站式”
平台、信访、诉源治理等工作紧密衔接,打破行业区域的限制和
信息壁垒,不另起炉灶、不体外循环,切实增强了矛盾纠纷排查
化解的实效性。三是形成“一体化”调处模式。建立村、镇周研
判、县半月研判和矛盾纠纷分流、转办、反馈、回访、预警提醒
等制度,实行简易矛盾就地调、复杂矛盾专班调、疑难矛盾贯通
调,形成分层分级与联调联处相结合、各尽其责与齐抓共管相结
合的“一体化”调处模式。矛盾纠纷出村出镇率明显下降,到县
新访总量同比下降 32%。联盟分盟采取贯通调、专班调的方式,
先后成功化解了李某与马某占道经营积怨、蔺某与王某宅基地纠
纷、西延高铁征地拆迁等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疑难矛盾纠纷 16
件,有效预防了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推动全县矛盾纠纷多
元预防化解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樊九平式”调解联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联盟成立以来,虽然将多方力量进行整合,也打通上下联动、
部门联调的堵点,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联盟是新成立的群众
性组织,也是全市乃至全省率先以此种模式运行的调解组织,各
项机制处于探索试行阶段,人员队伍处于磨合阶段,整体运行质
效还有待提升。调研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是行政推动不够有力。部分基层党组织未将矛盾纠纷排查
化解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存在重业务轻化解、应付了事现象,
在组织推动、经费支持、人员配置、机制保障方面还有不少空缺,
以联盟“小杠杆”撬动基层“大治理”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二是
角色转换不够迅速。部分联盟分盟成员,没有将自己的身份职责
迅速转换到联盟机构中来,对于联盟内部成员、区域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