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全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综合改革推进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2025年全市农业转移人口市 民化综合改革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综合改革推进 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关于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 镇化战略部署,听取前一阶段我市改革工作的推进情况汇报,精 准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对下一步重点工作进行全面安 排部署。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连接城乡、惠及民生的重大战 略工程,不仅是衡量我们城市发展温度和包容度的重要标尺,更 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各 级各部门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极端 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更大的决心和更有力的举措,推动这项事关 长远发展的改革任务走深走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深刻认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推进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任务来抓,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构建了较 为完善的制度框架,在户籍准入、公共服务、权益保障等方面开 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值得肯定的阶段性成果。截至 今年上半年,我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64%,户籍人口城镇化 率稳步提升至47.5%,累计已有超过*万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 安家、乐业安居,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这些成 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攻坚克难的结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对标中央的要求和 人民群众的期盼,我们的工作仍然存在不少短板和挑战。一 是“两个率”的差距依然明显。我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 人口城镇化率之间仍然存在近17个百分点的差距,这意味着还有 相当规模的农业转移人口“身进城、根在村”,未能完全享受与 户籍人口同等的市民待遇。二是公共服务的供给仍不均 衡。“城市门槛”虽在降低,但“服务门槛”依然存在。部分农 业转移人口在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社会保险、住房安居等方 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还不强,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 率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权益保障的机制尚不健全。部分进城 落户的农民对于能否继续保留农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 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心存顾虑,这种“不敢转、不愿转”的后顾 之忧,成为制约他们彻底融入城市的深层次障碍。四是政策协同 的效能还需加强。部分政策在落地执行中存在部门协同不够、 信息壁垒未完全打破、“最后一公里”不畅通等问题,影响了改 革的整体成效。这些问题,既是改革进程中的难点,也是我们下 一步工作必须攻克的重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扩大内 需、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战略基点,是优化人口结构、增强城市 发展后劲的关键之举,更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的 必由之路。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 来,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 好。 二、聚焦关键,精准发力,全面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核 心任务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 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环节,精准施策。总的要求是,紧紧围绕让农 业转移人口“进得来、留得下、无所忧”这一核心目标,系统推 进户籍、土地、财政、社保等重点领域改革,促进他们在城镇安 家落户、安居乐业。 第一,聚焦“进得来”,在破除壁垒、畅通渠道上实现新突 破。要让愿意来、想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能够便捷、顺畅地进 入城市。核心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要全面实行以经常居住地 登记户口制度,进一步放宽放开除个别中心城区外的落户限 制,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户籍壁垒。公安部门要牵头优化落户流 程,精简证明材料,积极推行“一站式”办理、“跨省通办”等 便民服务模式。要加快推动各部门间户籍、社保、房产等信息 数据互联互通,打破数据壁垒,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真 正实现落户手续的便捷化、智能化。要坚决杜绝在落户政策之 外附加任何不合理的条件,确保政策的阳光透明和执行的刚性有 力。 第二,聚焦“留得下”,在服务均等、强化保障上展现新作 为。“留得下”的关键在于让农业转移人口能够享受到与城市 居民同等的、高质量的基本公共服务,让他们在城市有归属感、 有未来。一要保障“学有所教”。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要健全 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大力推进公办学位供 给,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能够平等地进入公办学校就读,实 现“应入尽入”。教育部门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动态调整学位 资源,同时加强对民办学校的规范管理,确保教育公平的底线。 二要实现“病有所医”。要将所有常住人口全面纳入基本医疗 保险的覆盖范围,完善医保关系转移接政策,确保参保缴费年限 能够有效累计。卫健和医保部门要协同发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 服务能力,加强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