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公司党群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公司党群工作专题会议,时机关
键,意义重大。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传达学习*集团党委书
记、董事长*同志在集团党群工作业务培训班上的重要讲话精
神,系统回顾总结公司今年以来党群工作的实践与成效,精准
剖析当前我们面临的深层次矛盾与挑战,并对下一阶段的党群
重点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
刚才,政工部室和各党支部的负责同志分别作了汇报,谈了
工作、讲了问题,也明确了下一步的打算,讲得都很好,很务
实。我们还共同学习了集团党委的最新文件精神。希望大家通
过今天的会议,能够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方向、
压实责任,共同推动公司党群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下面,结
合我的思考,讲四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在回顾总结中坚定攻坚克难的信
心与决心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公司内部经营的
巨大压力,公司党总支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职工,坚
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围绕公司“扭亏脱困”这一
中心任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的党群工作,在服
务大局中体现了价值,在应对挑战中彰显了力量。一是党的政
治核心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我们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
位,确保公司的各项决策部署都坚决贯彻集团党委的指示精
神。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在关键岗位、重点工程和急难险重任
务中,真正做到了冲锋在前,党旗在生产经营一线高高飘
扬。二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作用持续增强。我们坚持用共同
的奋斗目标凝聚人心,通过形势任务教育,帮助广大职工看清
了我们所处的困境与机遇。特别是深入开展的“谈心谈话”活
动,各级政工干部深入基层班组,与职工面对面交流,心贴心
沟通,及时掌握了职工的思想动态,化解了一批苗头性、倾向
性问题,将企业的关怀实实在在送到了职工的心坎上。三是党
建与业务融合的深度不断拓展。我们摒弃了“党建是虚功、业
务是实功”的错误观念,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经营
管理、技术创新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例如,我们以党支部为
单位,设立了“党员安全责任区”“党员技术攻关小组”,有
效推动了党建工作从“围绕中心”向“融入中心”转变,为稳
定生产秩序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四是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
作用充分彰显。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围绕中心任务,开
展了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技能比武和青年突击队活动,极大
地激发了广大职工和青年的劳动热情与创造潜能。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
足和短板。比如,有的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还不够充
分,组织生活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大政工”的工作格局
尚未完全形成,政工部门之间、党群系统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协
同联动还不够紧密,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思想政治工作的精
准度和有效性还有待提升,面对新形势下职工思想观念多元多
变的新特点,我们的工作方法和手段跟进得还不够快;一些长
期存在的难题,如优秀青年人才的吸引与保留、核心技术骨干
的激励等,仍是我们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痛点。对于这些问
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加以解决。
二、认清形势,直面挑战,在深刻洞察中增强扭亏脱困的责
任感与紧迫感
同志们,准确把握形势,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当
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变革时代,面临的风险挑
战、矛盾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错综复杂。从宏观层面
看,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
击、预期转弱的多重压力。传导到我们行业,就是市场竞争空
前激烈,成本压力持续加大,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
聚焦到我们公司自身,形势同样不容乐观。我们必须用最清
醒的头脑,直面当前制约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几大核心矛盾和挑
战:
第一,经营亏损的巨大压力是当前最突出、最紧迫的挑
战。根据财务部门的初步统计,公司2024年全年呈现较大幅度
的亏损,这已经是我们连续第二年面临亏损局面。虽然进
入2025年上半年,通过我们全体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亏损额
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收窄,部分指标出现了积极向好的迹象但距
离实现全年扭亏为盈的目标,我们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必须认
识到,“扭亏”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事关公司生死存亡的“背
水一战”。每一位干部,尤其是我们党群系统的干部,都必须
把这份压力转化为工作的强大动力。
第二,核心人才流失的潜在风险是制约我们长远发展的“心
头之痛”。近年来,我们的一些技术骨干、青年才俊和优秀管
理人员出现了流失现象,有的甚至被竞争对手高薪挖走。这个
问题背后,反映出我们在薪酬激励、职业发展通道、企业文化
建设等方面存在短板。人才一旦流失,不仅带走了宝贵的经验
和技术,更会动摇我们队伍的军心,削弱我们未来的核心竞争
力。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有效遏制,我们即便暂时摆脱了亏
损,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发展。
第三,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是我们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掉
队”的最大隐患。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
行业生态,智能化、绿色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然而,我们
的设备更新换代慢,工艺技术相对落后,研发投入长期不
足,导致我们在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上步履维艰。这种技术上
的“代差”,使得我们的成本控制和生产效率都难以取得突破
性进展,这是我们陷入经营困境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我们必须
有强烈的危机感,技术上的落后,最终必然导致市场的全面落
后。
第四,安全生产的根基尚不牢固是我们必须时刻警惕的“高
压线”。安全是“1”,其他都是跟在后面的“0”。越是在生
产经营困难、降本增效压力大的时候,越容易出现忽视安全、
违章操作的现象。近期的一些事故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