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2025年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同志们,同学们: 在这金秋送爽、硕果丰盈的美好时节,我们满怀喜悦地迎来 了第41个教师节。今天,我们召开庆祝第41个教师节暨表彰大 会,既是对过去一年教育工作的总结和回顾,也是对未来教育 事业发展的展望和动员。刚才,5名优秀教师代表分别作了发 言,听了之后,我深受感动、深受启发。在这个属于教师的节 日里,看着台下各位老师熟悉而又亲切的面庞,我的内心充满 感慨。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 高尚师德,看到了你们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看到 了你们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 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县教育事业才有了今天的蓬勃发 展。借此机会,我想和大家谈谈心,一起回顾我们走过的 路,聊聊我们正在做的事,也共同展望我县教育更加美好的未 来。 一、肯定成绩,我们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迈上 新台阶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和 希望工程,举全县之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县委县政 府与广大教师双向奔赴的生动局面。 (一)坚持经费优先拨付,教育保障达到新水平。我们始终 坚持“两个只增不减”的硬要求,即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 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 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2021至2023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 支出分别达6.4亿元、7.1亿元、7.8亿元,年均增长10.5%,远 超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持续高于省定标 准。三年来,我们累计化解义务教育大班额*个,超大班额全面 清零;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从78.4%大幅提升至92.7%。我们用真金白银兑现了“再穷不能 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庄严承诺。 (二)坚持项目优先安排,办学条件实现新改善。我们下定 决心要把学校建成“最漂亮、最安全的地方”。2022年,县财 政一次性拿出城区黄金地块68亩,投资2.3亿元新建县*学 校,今年秋季已招生1800人,有效缓解了城区就学压力。三年 来,全县累计投入校舍安全、消防改造资金1.8亿元,拆除D级 危房3.2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校舍28.7万平方米,安装“雪 亮工程”校园安防系统135套,实现一键报警、视频监控全覆 盖。在2024年省教育厅第三方评估中,*县中小学校舍安全等级 高居全省第一方阵。这是我们对全县孩子安全最硬核的守护。 (三)坚持教师优先招聘,生活福祉得到新提升。教师是立 教之本。我们努力让广大青年教师招得来、留得住、教得 好,让“最可爱的人”成为“最幸福的人”。一是提升待 遇。2023年,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人均每月提高600元,班主任津 贴每月提高500元,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高于公务 员5908元,“不低于”目标全面实现。二是建好住房。三年新 建拎包入住标准教师周转房136套,配备空调热水器等“四件 套”,让乡村教师安居乐业。三是加大激励。连续五年开 展“最美教师”评选,累计表彰50人,每人重奖5000元;推荐 省级以上优秀教师47人,*等老师荣获“河南最美教师”称号。 特别令人振奋的是,2024年,县一高教师*被评为“全国教书育 人楷模”,实现了我县国家级教师荣誉零的突破,这就是*教师 的标杆和骄傲! (四)坚持质量优先提升,教育成绩实现新突破。我们将教 育质量提升列为县委“一号工程”,成立由我任组长的领导小 组,建立“县委书记直通车”制度,直面问题,快速响 应。2023年,县财政投入*万元设立“教育质量提升奖励资 金”,精准用于备考、培训、教研奖励和信息化升级。通过全 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今年高考一本上线1317人,较去年净 增217人;中考高分段人数占比持续提升;清华学子的诞生,更 是我县教育质量飞跃的最有力证明。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持续 提升,在近期民调中达到新高,这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 二、正视差距,迎接挑战,切实增强教育发展使命感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刻认 识当前我县教育发展面临一些新形势、新挑战和新要求。 (一)对标中央要求,我们使命在肩。党的二十大首次 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谋划,强调教育是基础性、战略 性支撑。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到加快教育高质量 发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是必须 完成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二)对标发展需求,我们责任重大。当前,*正处于高质 量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比以 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靠人才,都更加需要高质量教育的支撑。 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未来、抓核心竞争力。 (三)对标人民期盼,我们重任在肩。随着生活水平提 高,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需求日益迫切。我们必须始终坚 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破解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 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新期待。 (四)对标自身现状,我们亟需奋进。我们必须清醒地看 到,我县教育仍存在一些短板,部分教育项目受要素制约进展 缓慢,极个别教师师德失范行为损害形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