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育儿补贴政策
全面落实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育儿补贴政策全面落实工作推进
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国家关于优化生育政策的重大决策部
署,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下一步的全面落实工作
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几天前,市卫健委组织召开了全市范围
的政策工作线上培训会,各级负责同志和基层工作人员共同学
习了政策要点和业务流程,统一了思想,夯实了基础。今天的
会议,就是要将我们从“学政策”的准备阶段,全面推向“抓
落实”的攻坚阶段。希望大家进一步提高站位、凝聚共识、压
实责任,以决战决胜的姿态,确保这项惠民利民的重大政策在
我市不折不扣地落地生根。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深刻把握育儿补贴政策的重大战略意义
实施育儿补贴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我国人口发展
新形势、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绝非
一项单纯的资金发放工作,而是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社会和谐
稳定和家庭幸福安康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
度,深刻认识其背后的深远考量。
首先,这是应对人口发展新挑战、夯实城市未来发展根基的
关键之举。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人口发展进入了关
键转折期。全国数据显示,我国出生人口在经历波动
后,2023年降至约902万,2024年虽回升至约954万,但总体形
势依然严峻,人口出生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反观我市,情况同
样不容乐观。过去几年,我市的常住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新
出生人口数量逐年下降。2023年,全市出生人口仅为*万人,创
下历史新低。虽然根据初步统计,2024年情况有所回暖,但人
口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不足。人口是发展的基本要素,一个城
市如果没有持续稳定的人口规模,特别是年轻人口的补充,经
济活力、创新动力、社会保障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落实好育儿补贴政策,通过实实在在的经济支持,传递
鼓励生育的明确信号,对于稳定我市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
构、保障城市长远竞争力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价值。
其次,这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减轻群众育
儿焦虑的民心工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养育子女的成本,包
括教育、医疗、照护等,日益成为影响年轻家庭生育决策的核
心因素之一。高昂的育儿成本,已经成为压在许多年轻父母心
头的一座大山。国家设立育儿补贴,其核心目的就是通过财政
支持,直接降低家庭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缓解家庭因育
儿带来的经济压力。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名符合条件的婴幼儿每
年发放3600元,直至满3周岁,累计可达10800元。这笔资金对
于许多普通家庭而言,是一份及时有效的支持。它不仅是物质
上的补贴,更是精神上的慰藉,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生福祉的
高度关切,是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
将这项工作办好办实,让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家庭都能感受到党
和政府的温暖,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最后,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政府
公共服务水平的试金石。育儿补贴政策覆盖面广、涉及部门
多、业务流程新、社会关注度高。能否高效、精准、安全地将
补贴发放到位,是对我们各级政府部门执行能力、协同能力和
信息化应用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从政策宣传、资格审核、信
息比对,到资金拨付、动态监管、咨询服务,每一个环节都考
验着我们的工作作风和服务水平。我们要以落实此项政策为契
机,倒逼自身工作流程的优化再造,推动跨部门数据共享和业
务协同,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高效服务模式,全面提升我市在
民生领域的精细化治理水平。
二、聚焦关键环节,全力以赴确保政策精准高效落地
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全市各相关部门、各区县必
须闻令而动,对照政策要求,细化工作方案,紧盯时间节
点,集中力量打好这场攻坚战。重点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
作。
第一,精准把握政策内涵,持续强化宣传引导。政策的生命
力在于执行,而执行的前提在于精准理解和广泛知晓。在前一
阶段培训的基础上,各单位要组织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研讨,确
保每一位经办人员都成为政策的“活字典”“明白人”。要准
确掌握补贴对象范围,即具有我国国籍、2025年1月1日起符合
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未满3周岁的婴幼儿;对于2025年1月1日
前出生且未满3周岁的婴幼儿,要按照应补贴的剩余月数折算计
发,确保不漏一人。要准确掌握补贴标准,即国家基础标准每
孩每年3600元,按年申领和发放。同时,要全面加强社会宣
传。宣传工作不能满足于发个通知、贴个公告,必须构建一个
立体化、矩阵式的宣传网络。要充分利用官方网站、政务新媒
体、电视、广播等线上平台,制作通俗易懂的政策解读图文、
短视频,进行高频次推送。更要发挥好乡镇、街道和社
区(村)的基层阵地作用,通过社区公告栏、网格员入户走
访、发放宣传折页等方式,把政策送到群众家门口、讲到群众
心坎里。我们的目标是,让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根本
上杜绝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群众“不知晓、不会办、不能享”的
现象。
第二,规范优化业务流程,全面提升办理效能。效率是服务
的生命,便捷是最好的服务。国家已经明确